太姒徽音盛,长秋命数崇。
黄图分丙殿,玄象应轩宫。
纪注无穷美,声诗内助功。
云阳复土后,陵柏自悲风。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明德皇太后挽歌词五首》是宋代杨亿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太姒徽音盛,长秋命数崇。
黄图分丙殿,玄象应轩宫。
纪注无穷美,声诗内助功。
云阳复土后,陵柏自悲风。
诗意:
这首诗词是为了悼念明德皇太后而写的。明德皇太后是宋太宗赵光义的母亲,她的德音广泛传扬,被尊为太姒,寿数长久,备受尊崇。黄图是指明德皇太后的丧葬图案,丙殿是指宫殿中的一座殿堂,玄象指的是神秘的象征,应指太后的灵柩安放在宫殿中。纪注指的是记载太后美德的文献和注释,无穷美指的是太后的美德无穷无尽。声诗内助功表示太后的美德成为了文学作品的助力。云阳复土后指的是太后的灵柩迁葬到云阳陵后,陵柏自悲风表示陵墓中的柏树因为太后的离世而悲伤哀怨。
赏析:
这首诗词以悼念明德皇太后为主题,通过描写太后的美德和丧葬场景,表达了对太后的深切悼念之情。诗词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性和表达力。通过黄图、丙殿、玄象等词语,展现了太后丧葬的庄严和尊贵。同时,纪注无穷美和声诗内助功的描写,突出了太后的美德对整个社会和文学艺术的影响。最后,以云阳复土后和陵柏自悲风作结,抒发了对太后离世的伤痛和怀念之情。整首诗词凝练而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太后的崇敬和对逝去的人物的思念之情,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哀思和吊唁之情。
旋买青芒鞋,去踏沙头月。争教冠盖地,着此影突兀。树寒栖鸟动,风转孤管发。月色夜夜佳,人生事如发。梦中续清游,浓露湿银阙。
西风凉萧萧,雁过秋空高。时有岩桂发,落叶飞长皋。
晚岁寒无力,新晴雨未消。江声连去雁,灯影见来潮。野阔乡心远,风高客梦遥。梅边有新意,明日是春朝。
乳燕啼鸠三月暮,淡云疏雨午时天。金雀花落无人管,断送韶光又一年。
明庭展礼,为龙为光。咸韶息韵,鹓鹭归行。
食箪虽薄尚羹藜,且喜今朝酒价低。一棹每随潮上下,数家相望埭东西。团团箬笠偏宜雨,策策芒鞋不怕泥。应笑漆园多事在,本来无物更谁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