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阵须鍪甲,轻烟久秘藏。
犀文夸妙手,鱼腹验真方。
制就玄圭象,磨成点漆光。
东齐吾注易,谁遗一丸香。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明复作文房四物诗因用其韵》是宋代诗人郭印所作,描写了文房四宝的特点和价值。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笔阵须鍪甲,
轻烟久秘藏。
犀文夸妙手,
鱼腹验真方。
制就玄圭象,
磨成点漆光。
东齐吾注易,
谁遗一丸香。
译文:
笔的阵容应该是有坚固的笔头,
轻轻的烟气长久地隐藏着。
犀牛的纹理夸耀着巧妙的手艺,
鱼腹的颜色验证了真正的方向。
制作出了神奇的玉璧形象,
磨光成了点点漆黑的光芒。
在东齐,我的注释流传着易经的智慧,
谁会遗失这一颗香气吗?
诗意:
这首诗以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为主题,通过描绘它们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文房用具的珍视和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形容笔头的坚固、烟气的隐藏、犀牛纹理的优雅等细节,展现了这四种文房用具的独特之处。诗人还提到了自己注释易经的才能,以及香气的象征意义,突显了文房用具对于诗人创作和智慧传承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文房四宝的特点,每一句都直接而质朴,给人以清新的感受。通过对笔、烟气、犀牛纹理、鱼腹颜色等细节的描述,诗人成功地将文房用具的形象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它们的美感和价值。诗人还融入了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使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深意。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精确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文房用具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承托之情,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露井桃花发,双双燕并飞。美人姿态里,春色上罗衣。自爱频开镜,时羞欲掩扉。不知行路客,遥惹五香归。
平世功名不可期,羝羊自恨触藩篱。劳生漫弭众人谤,虽死肯辜天下知。劝进偶能回漠北,输忠犹忆佐边陲。秋风一夜翻庭绿,晓看髭髯半作丝。
缺月古城东,相送出兰渚。游鱼时避去,宿鸟忽空举。顿忘离别情,孤舟同笑语。今日掌中杯,明朝蓬上雨。
皇天于春自着意,安排未遣东皇家。朝雨已教润压土,晓风更将寒约花。诗篇驱使到老得,酒船拍浮即生涯。四年逢春今日好,可是芳物年年加。
城上危楼高缥缈,城下澄江复相绕。有时漾影入中流,俯看鱼游仰飞鸟。近楼多少未行舟,满江落花洒汀洲。人同江狎不怕浪,登楼对酒弹箜篌。大别山头白云起,金口渡边雨如洗。半钩新月上孤城,还照高楼与江水。晴江依旧泻浔阳,横鹤无由归故乡。一声玉笛起何处,燕扑阑干花影长。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