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干念二金钉子,变态无穷无尽时。
尽大地人都钉定,先生知后更谁知。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明鉴先生》是一首宋代的诗词,由释心月创作。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明智的先生
支干念二金钉子,
变态无穷无尽时。
尽大地人都钉定,
先生知后更谁知。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明智的先生。他念念不忘地思考着两个金钉子的支撑,这种变化异常多样,无穷无尽。尽管大地上的人们都被钉定,但只有先生知道,后来的事情还有谁能知道呢?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人用金钉子作为象征,描绘了世间万物的变异和无常。金钉子作为一种锋利的工具,可以固定事物,但也可以损坏或改变它们。通过这种形象的运用,诗人暗示了人生和世界的多变性。
诗中的"支干念二金钉子"表明先生对于这两个金钉子有着持久的思考,这种思考可能代表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探究与思索。"变态无穷无尽时"揭示了变化无常的本质,世间的事物从来不会停留在一个固定的状态,而是不断变化发展。
"尽大地人都钉定"意味着大多数人被钉在了某种固定的观念或境地上,缺乏超越和深入思考的能力。然而,"先生知后更谁知"表明只有先生能够洞悉变化的本质,而后人又能超越先生吗?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和世界的思索。它提醒人们要超越表面的固定观念,去体验和理解变化的本质,以求得更深层次的洞察和智慧。
一饱听钟鱼,浮生百念疎。不知门外事,长对案头书。白日闲中过,青山深处居。老天怜供薄,夜雨长园蔬。
当年心事几绸缪,长记天西玉一钩,客里近来嗟我倦,江边得得送君游。读书会有新功用,把酒聊寻旧倡酬。自愧不能追往事,但劳清梦绕螺州。
祖翁阃域,扑地掀天。亲切一回打透,不妨垂手入廛。
露下瑶簪湿,云生石室寒。星坛鸾鹤舞,丹灶虎龙蟠。
茫茫薄俗沸蚊蛆,礼义全无一点余。只得杜门对贤圣,专来教子读诗书。千般横直休干己,一切是非无问渠。若救乡邻为被发,风波转起挠吾庐。
青鞋不踏孤山路,辜负逋花今几度。那知别有姑射居,众谓孤山未必如。夙昔名传尤愿见,渴想此仙难觌面。朋来满口誉风神,俨若眼底逢佳人。枝间独具先天易,惟有太初心默识。雅游拟问古航船。索笑相亲须有缘。閒中积岁玩风月,虐甚祁寒饮霜雪。此往春浮雨露香,归来万玉争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