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扫花,从教花满地。
纵然堆积亦何害,留之且重东君意。
君不见昨朝枝上正芳菲,今日庭前已憔悴。
中间得好能几时,用此请君穷物理。
一荣一谢两皆空,若了非真本自同。
但对落英开酒盏,每年如此任春风。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莫扫花》是一首宋代文同所作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莫扫花,从教花满地。
不要扫去花朵,让花朵遍布地面。
纵然堆积亦何害,留之且重东君意。
即使花朵堆积起来也没有什么害处,让它们留在地上,更重要的是追随主人的意愿。
君不见昨朝枝上正芳菲,今日庭前已憔悴。
你难道没有看到昨天枝上的花朵正盛开,而今天已经凋谢在庭院里。
中间得好能几时,用此请君穷物理。
我们何时能够理解其中的奥妙,以此请你深入探索这个世界的本质。
一荣一谢两皆空,若了非真本自同。
荣耀和衰败都是虚无的,如果我们不了解真相,一切都将归于平等。
但对落英开酒盏,每年如此任春风。
然而,在花瓣凋落之际,我们可以为之开启酒杯,任凭春风吹拂,如此每年都会如此。
这首诗词以花朵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世事的思考。诗中的花朵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变幻无常。诗人劝人不要刻意追求虚荣和名利,因为一荣一谢都是虚幻的,只有真正了解世界本质的人才能超越这种追求。然而,诗人也提到了在花朵凋谢时开启酒杯的情景,表达了对生命的享受和对自然的赞美。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通过对花朵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美丽。诗人用朴实的语言,将人生的无常和虚幻表达得淋漓尽致,警示人们要抛弃虚荣的追求,享受当下的美好。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也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独特风格和审美趣味。
宿冻迷车辙,晨霜缟瓦沟。路长休小驿,风劲透重裘。贸贸残躯健,芒芒去日遒。亲交喜握手,随处小迟留。
赵解重围魏再昌,信陵贤德日馨芳。昏蒙愚主听谗说,公子云亡国亦亡。
重簾垂密雨,孤梦隔秋宫。红炉九华暗,香消芳思融。仙忻望不及,鹤信遣谁通。但云许玉斧,宁知张巨公。
竹底春从雪底归,烦君抱送玉婴儿。白头无复迎船喜,只供江鱼作许悲。
人间百感未能休,欲语无情谩九州。楼上角声山上月,共人割据一端愁。
是处牛羊下,喧哗走牧童。霁烟拖淡碧,夕照殒残红。老鬓日添雪,衰躯晚怕风。愁来地著处,分付酒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