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蓦山溪(和清虚先生皇甫坦韵)》

清都绛阙,我自经行惯。
璧月带珠星,引钧天、笙箫不断。
宝簪瑶佩,玉立拱清班。
天一笑,物皆春,结得清虚伴。
还丹九转。
凡骨亲会换。
携剑到人间,偶相逢、依然青眼。
狂歌醉舞,心事有谁知,明月下,好风前,相对纶巾岸。

作者介绍

张孝祥(一一三二~一一七○),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歷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第一。方第,即上疏言岳飞冤狱,忤秦桧,授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桧死,召爲秘书省正字,累迁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爲御史中丞汪彻劾罢。寻起知抚州。孝宗即位,知平江府。召爲中书舍人,迁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贊军事。领建康留守。力贊张浚主战,爲宰相汤思退所忌,以张浚党落职。思退罢,起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復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权荆湖南路提点刑狱,迁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干道五年(一一六九),因疾力请归养侍亲,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六年,卒。年三十九。有《于湖集》四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宣城张氏信谱传》,《宋史》卷三八九有传。 张孝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慈谿李氏藏宋刊《于湖居士文集》(其中诗十一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蓦山溪(和清虚先生皇甫坦韵)》是宋代张孝祥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清幽的山溪景致,表达了作者在其中的感慨和情绪。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清幽的山溪,我在此自由自在地行走。明亮的月亮伴着闪烁的星星,天上的乐音不断传来。我佩戴着宝簪和瑶佩,站在清雅的班列前。天笑了起来,万物都春意盎然,与清虚为伴。炼制还丹九次转世,凡人之躯也能与亲人相见。我带着剑来到人间,偶然相遇,仍然受到喜爱。我狂歌烂醉,心中的事情有谁知晓,在明亮的月光下,在美好的风景前,与你相对,纶巾飘飘。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表达了作者在山溪中的自由自在,感叹万物生机勃勃的春意和与清虚相伴的快乐。诗中的"清都绛阙"指的是宫殿的高墙和红色的殿阁,与山溪相对,烘托出山溪的清幽和自由。"璧月带珠星"形象地描绘了明亮的月亮和闪烁的星星,给人以美好的感觉。"引钧天、笙箫不断"表达了天上的乐音不断,给整个山溪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氛围。"宝簪瑶佩,玉立拱清班"描绘了作者的仪态优雅,在清雅的班列前独立。"天一笑,物皆春"表达了天地间充满了春意,与清虚相伴。"结得清虚伴"表明作者与清虚相交,寻求心灵的安慰和寄托。"还丹九转"指的是炼制还丹的九次转世,暗示作者已经超越凡人之躯,能与亲人相见。"携剑到人间,偶相逢、依然青眼"表达了作者以剑为伴,偶然相遇,仍然得到喜爱。"狂歌醉舞,心事有谁知"表明作者内心的激情和无法言说的烦恼。"明月下,好风前,相对纶巾岸"描绘了作者与读者相对,纶巾飘飘,共赏美好的风景。

整首诗词以清幽的山溪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致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清虚友谊的向往。同时,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诗词更加生动有趣,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共鸣。

  • 《题周希稷清閟轩》

    之子蕴琅玕,幽轩足考槃。茏葱烟翠湿,琐碎日光寒。似向兰亭见,全胜墨三看。是中虽信美,未可懒弹冠。

  • 《与友人话别》

    客路行多少,干人无易颜。未成终老计,难致此身闲。月兔走入海,日乌飞出山。流年留不得,半在别离间。

  • 《春晚二绝》

    春来脚不踏青青,梦里还家梦又醒。一树垂杨楼外绿,莺声不似故园听。

  • 《从弟舍人惠茶》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 《捣练子》

    放下著,须弥山。分明北斗面南看。没丝毫,相阻拦。休儱侗,莫颟顸。含元殿上问长安。欲归家,行路难。放下著,须弥山。百斛油麻水上摊。欲成团,真个难。除有累,去痴顽。无心犹是隔重关。到其中,方是安。

  • 《瓜洲驿重送梁郎中赴吉州》

    渺渺云山去几重,依依独听广陵钟。明朝借问南来客,五马双旌何处逢。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