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蓦山溪(王明之曲,芗林易置十数字歌之)》

挂冠神武。
来作烟波主。
千里好江山,都尽是,君恩赐与。
风勾月引,催上泛宅时,酒倾玉,鲙堆雪,总道神仙侣。
蓑衣箬笠,更着些儿雨。
横笛两三声,晚云中、惊鸥来去。
欲烦妙手,写入散人图,蜗角名,蝇头利,着甚来由顾。

作者介绍

向子諲(一○八五~一一五二),字伯恭,开封(今属河南)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以外戚恩补假承奉郎。徽宗宣和初,除江淮发运司主管文字。七年(一一二五),爲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潭州。绍兴老年(一一三一)知鄂州,主管荆湖东路安抚司。因曹成兵变事,提举江州太平观。起知广州,未几致仕。寻起知江州,改江东转运使。八年,徙两浙路转运使,除户部侍郎(《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一八),寻出知平江府。时金使议和将入境,不肯金诏,乃致仕。卜居临江军清江,号所居曰芗林。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八。有《酒边集》一卷、《酒边词》二卷。事见《文定集》卷二一《徽猷阁直学右大中大夫向公墓志铭》、《五峰集》卷三《向侍郎行状》,《宋史》卷三七七有传。今录诗五首。

作品评述

《蓦山溪(王明之曲,芗林易置十数字歌之)》是宋代诗人向子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挂冠神武。来作烟波主。
千里好江山,都尽是,君恩赐与。
风勾月引,催上泛宅时,酒倾玉,鲙堆雪,总道神仙侣。
蓑衣箬笠,更着些儿雨。
横笛两三声,晚云中、惊鸥来去。
欲烦妙手,写入散人图,蜗角名,蝇头利,着甚来由顾。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山水景色,表达了对君主的忠诚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人以自然景观和君主的恩德为素材,表达了对美好江山的热爱和对仙境般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意境的构建,展现了山水之美和自然景观的宜人之处。诗中的"挂冠神武"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赞颂,将君主比喻为统治江山的英明力量。"千里好江山,都尽是,君恩赐与"表达了诗人对君主恩德的感激和对国家繁荣景象的赞美。

诗中通过描绘风景元素,如"风勾月引"、"酒倾玉,鲙堆雪"等,营造出美丽而奇妙的自然景观。"总道神仙侣"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和仙境般的美好情境的向往。

诗末的"蓑衣箬笠,更着些儿雨"描绘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他身着蓑衣、戴着箬笠,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着雨水的滋润。"横笛两三声,晚云中、惊鸥来去"则描绘了宁静的夜晚,悠扬的笛声和惊起的鸥鸟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

最后两句"欲烦妙手,写入散人图,蜗角名,蝇头利,着甚来由顾"表达了诗人的志趣和态度,他希望借用巧妙的笔墨将这美景描绘出来,不在乎名利的蝇头小利,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追求。整首诗词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和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文化和高尚情操的追求。

  • 《题桃源》

    舍舟入洞夕阳斜,得见方村八九家。林锁山环藏屋宇,鸡鸣犬吠隐烟霞。宁知门有今朝客,可使灯开昨夜花。共喜相邀询动止,呼童汲水煮山茶。

  • 《陪冯使君游六首》

    临水登山兴自奇,锦沙墩上最多时。虽云发白孤峰好,其奈名清圣主知。草媚莲塘资逸步,云生松壑有新诗。翛然别是神仙趣,岂羡东山妓乐随。

  • 《唐诏监簿池阳市征》

    五鼓歇津亭,风帆去斗城。美材王国秀,独木县官征。萍密浮罂剂,蒪丝杂釜羹。袁郎秋咏去,江月对盈盈。

  • 《和曼叔》

    官路飘蓬奈别何,塞垣相见此情多。酒樽重喜为亲寿,华发犹能继子歌。行树坐思新种色,断冰应泛晚来波。紫荆山下游从少,独把雕章醉后哦。

  • 《冬夜》

    忽忽流年恨,悠悠独夜情。向人灯欲语,遶舍露如倾。梦每轻千里,愁偏怯五更。殷勤桑落酒,好为解余酲。

  • 《减字木兰花(五劝)》

    酒巡未止。更说五行人听喜。康节淳风。说道诸公运数通。乞浆得酒岁在申酋,乞浆得酒。更检戊申前定寿。亥子推何。甲子生年四百多。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