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花王旧时名品,共传姚魏黄紫。
洛阳种植雄天下,何日移根来此。
青镜里,任淡抹浓妆,莫挽春衫比。
人间四美。
更天遣舒郎,等闲一赋,千载共心醉。
清平调,漫与东风料理。
繁华能扰天纪。
沉香亭上无人恨,流入锦江春水。
安故里。
又何似吾侪,聊复尊*耳。
清歌且止。
怕檀板无知,多娇不耐,惊得彩云起。
《摸鱼子 次郭子敬祭酒同赏牡丹韵》是元代许有壬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回忆起过去花王的名品,传世于姚、魏、黄、紫。
洛阳种植着举世闻名的牡丹,何时能迁移到这里。
在青色的镜子里,淡淡的化妆,不必比拟春衫的艳丽。
人间有四种美丽。更天命舒郎,随意一篇诗作,千年共同陶醉。
《清平调》随着东风飘荡。繁华能够扰乱天地的秩序。
沉香亭上没有人怨恨,流入锦江的春水之中。
回到故乡,又何如我们,只是尊酒耳。
美妙的歌声也该停下来。怕檀板不理解,多娇容易疲倦,惊动了彩云的飞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与次郭子敬祭酒一同赏牡丹花的情景,并展示了作者对花王、牡丹和洛阳的向往之情。诗中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诗歌的赞美。
首先,诗词开篇回忆过去花王的名品,传世于姚、魏、黄、紫,彰显了牡丹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它所代表的美丽与荣耀。洛阳作为牡丹的种植地,被描绘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地方,作者渴望将牡丹迁移到自己的所在地。
其次,诗中通过青镜、春衫等意象,表现了对美的追求。青镜里的淡淡妆容和春衫的艳丽相比,无法媲美春衫的美丽。这里的人间四美指的是四种美丽的存在,暗示着作者对多样美的欣赏和追求。
接着,诗中出现了舒郎、一赋、千载共心醉等表达,表明了作者对诗歌的热爱和诗歌的力量。清平调与东风相伴,展示了美好的景象,但也暗示了繁华可能会扰乱天纪的平衡。
最后,诗词以沉香亭和锦江春水作结,表达了无人怨恨的宁静与美好。回到故乡,作者认为与这样的景象相比,尊酒的欢愉更加珍贵。歌声的停止与檀板的无知相对应,多娇容易疲倦,也可能惊动了飞舞的彩云,暗示了对美的保护和珍惜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花卉、美景和诗歌等元素,展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诗歌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和谐、宁静的向往和珍惜之情。
小楼周匝玉屏开,木落林峦入座来。欲唤老关商略此,两峰高并致佳哉。
两行古木影交加,山欲侵云水见沙。最好岭前鸥鹭起,竹林深处两三家。
自予居狴犴,一室以自治。二年二大雨,地污实成池。圄人为我恻,畚土以筑之。筑之可二尺,宛然水中坻。初运朽壤来,臭秽恨莫追。掩鼻不可近,牛皂鸡于埘。须臾传黑坟,千杵鸣参差。但见如坻平,粪土不复疑。乃知天下事,不在论镃基。苟可掩耳目,臭腐夸神奇。世人所不辨,羊质
人道羲书晚乃善,讵信当年用力勤。辛苦平生参笔诀,方塘如鉴吐春云。我书意造本无法,不解钟张与二王。狼藉墨池池水墨,只应掷笔斗牛旁。
三世诸佛是奴婢,一大藏教是涕唾。
五十五时官早休,即今七十复何求。亦思稍为儿孙计,政恐深贻祖父羞。岂不忆家良有说,偶然得酒更无忧。诸公富贵新桃版,我是春前旧土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