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魔勾引鹤投林,书债中抛笔似瘖。
尚有乌髭赢白发,拟寻朱汞养黄金。
寸机解起千疆亩,一息能藏万古今。
尘世何人是知已,推窗明月正当心。
郑清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鄞(今浙江宁波)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峡州教授。十六年,除国子录。因参预史弥远拥立理宗谋,获信任,宝庆元年(一二二五)除起居郎。二年,权工部侍郎,进给事中。绍定元年(一二二八),签书枢密院事。三年,爲参知政事。六年弥远卒,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左丞相。三年,因天灾提举洞霄宫,家治小圃曰安晚,理宗亲书其匾。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復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九年,迁左丞相。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謚忠定。有《安晚堂集》六十卷,今残存六至十二七卷。事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丞相忠定郑公行状》,《宋史》卷四一四有传。 郑清之诗,《安晚堂集》七卷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江湖后集》中多出底本之诗,编爲第八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九卷。
《默坐偶成》是宋代郑清之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关于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默坐时而成诗,
鹤被睡魔引入林中;
欠债之书被抛下,
像是沉默无语的笔;
依然留有黑发的乌髭,
却想寻找朱汞来养黄金;
一寸机会能解释千亩土地,
一息间能包含万古和今;
在尘世中,有谁能被认为是知已,
推开窗,明亮的月亮正照耀着内心。
诗意:
这首诗以寥寥数语,表达了诗人郑清之内心的思考和感悟。诗中描绘了睡魔诱惑鹤进入林中,以及书债被抛下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另外,诗人提到自己还保有黑发的乌髭,暗示他仍怀有年轻的热情和追求。他希望能够找到一种能够滋养内心的精神之物,就像朱汞养黄金一样。诗的后半部分以浅显的言辞表达了对人生机遇和时间的思考,强调了一寸时机的重要性以及一瞬间所蕴含的无穷可能。最后,诗人反问世间是否有人能被称为知已,推开窗户,明亮的月亮正照亮他内心深处的思绪。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喧嚣的厌倦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诗中使用了一些意象,如睡魔引鹤、书债抛笔、乌髭赢白发等,给人以意境深远的感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的描绘,展现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他对于寻找一种心灵滋养的精神追求的渴望,以及对于时机和时间的思考,都体现了诗人的独立思考和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最后两句诗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知已的渴望和对内心世界的期待。整首诗情感内敛,含蓄而深刻,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云蔽天,雪欺树。山径之蹊断来去,飞花扑面朔风吼。儿把牛索藏袖,拥鼻冲过缩其脰。茅芦咫尺且忍寒,儿归附火牛系栏。
泽国来游岂厌重,羁孤怀感自无穷。雁声不到歌楼上,秋色偏欺客路中。宿寺梦回莲叶雨,渡江衣冷荻花风。谁怜未得青云志,琴剑年年西复东。
夜雨平阶滴,寒灯照幔孤。未生灵运草,先据惠施梧。千里徒伤目,三年欲变儒。回肠啼络纬,远恨送襜褕。怨曲传繁瑟,悲歌缺唾壶。此中如借问,掩鼻愿操觚。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归心不可夺,千里故园春。及见市朝事,却思江海人。烟波方得伴,松月定为邻。愿结虎溪社,休休老此身。
边城灯火净胡笳,擐甲谁堪问室家。南北汛头重夹寨,东西河口对浮槎。霜凋木叶清威远,日压扶桑映觉华。却羡庭松饶古意,虬枝不下暮栖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