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病不眠知夜寒,晨兴薄冰满庭前。
枯榆老柳变精妍,细稍如苗粗如椽。
风敲碎玉落纷然,冰裹槲叶谁雕镌。
邻家父老呼东垣,欲沽官酒囊无钱。
我亦强起试一观,树稼不见今十年。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木冰》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病不眠知夜寒,
晨兴薄冰满庭前。
枯榆老柳变精妍,
细稍如苗粗如椽。
风敲碎玉落纷然,
冰裹槲叶谁雕镌。
邻家父老呼东垣,
欲沽官酒囊无钱。
我亦强起试一观,
树稼不见今十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寒冷的冬夜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老病困扰下无法入眠的痛苦。诗中的冬夜如冰,庭院上覆盖着薄薄的一层冰,寒冷的气息扑面而来。枯榆和老柳树在冬天中也发生了变化,它们的细枝嫩叶像苗一样纤细,粗壮的枝干则像梁柱一样粗大。
诗的下半部分描述了风吹拂冰层时的声音,以及冰裹着的橡树叶子。这些橡树叶子在冰的雕刻下,变得脆弱而美丽。与此同时,邻家的老人们呼喊东垣,表示他们想要购买官方的酒,但却没有钱。作者也试图站起身来,观察自己的庄稼,然而却发现自己的庄稼已经十年没有见到了。
整首诗以寒冷的冬夜为背景,通过描绘庭院上的冰、树木的变化和邻家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自然界的观察。诗中运用了寓意丰富的意象,如冰、树木和庄稼,以及对寒冷和贫困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考。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和生活困境的感慨。
阴云起兮白雪飘。
谁道江南暖,新春见雪飞。鸥来亲客艇,花乱上人依。古郡地偏寂,野窗寒入微。戴家人不远,欲去未能归。
连山争南驰,划断沧江曲。势如万马奔,鞭镫忽回复。石角不戴土,苍然四无麓。寸草不得荣,唯含古苔绿。浪波撞其根,岩窦飨琴筑。浮图乃善幻,凌虚驾佛屋。行人愿利涉,望拜各致祝。人生贵无事,安能虑存覆。我欲升其巅,凭高快心目。飞传不可留,一往如电速。
莫道妆成断客肠,粉胸绵手白莲香。烟分顶上三层绿,剑截眸中一寸光。舞胜柳枝腰更软,歌嫌珠贯曲犹长。虽然不似王孙女,解爱临邛卖赋郎。锦里芬芳少佩兰,风流全占似君难。心迷晓梦窗犹暗,粉落香肌汗未干。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自嗟此地非吾土,不得如花岁岁看。
忆昨天台到赤城,几朝仙籁耳中生。云龙出水风声过,海鹤鸣皋日色清。石笋半山移步险,桂花当洞拂衣轻。今来尽是人间梦,刘阮茫茫何处行。
九天风雨岁寒频,十八公边夜边身。气味菟□□□□,□朋梅竹可三人。秦皇爱护加封爵,夏后栽培作社□。可以书灯照吟榻,落毛扫石当茶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