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船逢上水船,夕阳仍更涩沙滩。
雁来野鸭却惊起,我与舟人俱仰看。
回望雪边山已远,如何篷底暮犹寒。
今霄莫说明朝路,万石堆心一急湍。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暮泊鼠山,闻明朝有石塘之险》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暮色中停泊在鼠山附近,听说明天早上会经过一个危险的石塘。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下水船逢上水船,
夕阳仍更涩沙滩。
雁来野鸭却惊起,
我与舟人俱仰看。
回望雪边山已远,
如何篷底暮犹寒。
今霄莫说明朝路,
万石堆心一急湍。
诗意:
这首诗词以作者在暮色中停泊在鼠山附近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内心的感受。诗中描绘了下水的船与上水的船相遇,夕阳的余晖使得沙滩的颜色变得更加昏暗。雁群飞来,野鸭被惊起,作者和舟人一同仰望着它们的飞行。回头望去,雪山已经远去,但篷底的寒意仍然存在。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忧,暗示明天的路途将会充满危险。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船行的情景,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对未来的忧虑。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夕阳的余晖和沙滩的颜色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而寂寥的画面。同时,作者通过描写雁群和野鸭的惊起,表达了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敬畏之情。最后两句则以明朝的路途和万石堆心的急湍作为象征,暗示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杨万里独特的诗意和情感表达能力。
南风盛事昔无闻,乃祖词场笔有神。一榜豪英收几士,同年伯仲看三人。今君科第欲惊世,他日文章当致身。意惬归来能访我,亦令宗派倚生春。
有位方忧失,无家岂念归。贤愚竟谁得?今昨两皆非。世事无长算,人情忽骇机。细思如意处,惟有钓鱼矶。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阻陪称寿席,想见醉芳樽。嘉庆宜图画,簪绅遍子孙。
别来音信千里。怅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从龙浴日仰光辉,万里鲸涛扈六飞。晋国曾闻四蛇宇,周家亲睹一戎衣。东巡王气随天仗,西狩麟经在紫微。江海孤臣孝忠志,大恩未报重嘘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