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无何耳,客行犹及之。
水光风约束,山貌雨矜持。
物态从前好,官身到底痴。
只言餐秀色,十口政忧饥。
曹彦约(一一五七~一二二九),字简甫,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歷建平尉、桂阳军录事参军、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知汉阳,嘉定元年(一二○八),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权知鄂州兼湖广总领,改提点刑狱,迁湖南转运判官。三年,除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五年,以事罢。八年,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十年,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十五年,除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理宗绍定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二。有《昌谷类稿》六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昌谷集》二十二卷。事见《鹤山大全集》卷八七《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曹公墓志铭》。 曹彦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所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暮春》是宋代诗人曹彦约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接近尽头时的景象,以及诗人在客途中对自然和社会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示了春天渐渐消逝的景象。诗人描述了水面上闪烁的光芒和微风的轻约,以及山峦在雨水的洗礼下显得更加静谧。这些描写传达出春天即将过去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短暂美好时光流逝的感叹。
诗词的后半部分则着重描绘了社会现实和诗人的内心思考。诗人认为物质的变迁和社会地位的变动都是短暂的,它们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快乐。诗人提到官员只顾享受美食,而忽略了人民的疾苦和政治问题。这种对社会现实的触动,揭示出诗人对于权力和物质追逐的深思。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消逝和社会现实的感叹和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物质的转瞬即逝。同时,诗人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表达了对权力和物质追逐的反思。这首诗词既展示了自然美的韵味,又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具有深远的诗意和哲理。
浩荡江风动客襟,短亭清晚一登临。乱霞藏日半天缬,渌水浸空千顷金。壮志未成游学恨,素交将散别离心。前山更有难寻景,试为闲来一苦吟。
惨惨岁云暮,寒日无停光。况复阴晦多,景短重云长。梳头坐清晓,朝饭熟黄粱。官闲无事业,终日偃空堂。经时不跨马,门径秋芜荒。惟有霜后山,当帘对苍苍。
烟生浦欲无,日暮潮初落。客帆何处来,又近垂杨泊。
阅历天花悟后身,为谁出定亦前因。一灯古店斋心坐,不似云屏梦里人。
鹤也来多日,今朝认笋舆。繖斜聊引避,路转亦前驱。俗远眼宁白,年初顶渐朱。古囊能背否,胜用小奚奴。
日落长云暗,风悲古岸秋。渚鸥遥避客,野蝶戏随舟。疏拙资微禄,飘零厌远游。若无尊里酒,何物与消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