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风为花好,奕奕弄清温。
撩理莺情趣,留连蝶梦魂。
饮酣浮倒晕,舞倦怯新翻。
水竹傍□意,明红似故园。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牡丹和韵》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苏轼。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光风为花好,奕奕弄清温。
撩理莺情趣,留连蝶梦魂。
饮酣浮倒晕,舞倦怯新翻。
水竹傍□意,明红似故园。
诗意:
这首诗词以牡丹花为主题,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和引人入胜的特质。苏轼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牡丹花的鲜艳和飘逸表达出来,同时融入了自然景色和动物的意象,给人以愉悦和想象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词以牡丹花为中心,通过对花的描绘,展示了苏轼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下面对每个句子进行赏析:
1. "光风为花好,奕奕弄清温。" 这句诗描绘了光风拂过牡丹花的景象,使花朵更加美好,充满了生命力和灵动感。
2. "撩理莺情趣,留连蝶梦魂。" 这句诗通过描绘牡丹花与莺鸟和蝴蝶的互动,表现了花的优雅和吸引力,吸引了鸟儿和蝴蝶的关注和陶醉。
3. "饮酣浮倒晕,舞倦怯新翻。" 这两句诗表现了牡丹花的热情和活力,花朵的美丽和香气吸引了蜜蜂前来采蜜,花舞蝶飞的场景更加生动。
4. "水竹傍□意,明红似故园。" 这句诗描绘了牡丹花朵旁边有着水流和竹子,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牡丹花的明红色调也让人联想到故乡的美好。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牡丹花的美丽和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生活的赞美和热爱。这首诗词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使人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达。
临池苦学书,池水为变色。终朝坐忘疲,揜卷每自得。滋灵蚌孕贵,饫饵鱼腹溢。回堂映茂草,玄源漱白石。祗恐骊龙飞,蜿蜒上丹极。
夫从军,妾从夫,梦魂犹痛刀箭瘢,况乃全躯饲豺虎。拔刀誓天天为怒,眼中於菟小于鼠。血号虎鬼冤魂语,精光夜贯新阡土。可怜三世不复仇,泰山之妇何足数。
振振芝兰步,升自君子堂。泠泠松桂吟,生自楚客肠。羁鸟无定栖,惊蓬在他乡。去兹门馆闲,即彼道路长。雨馀山川净,麦熟草木凉。楚泪滴章句,京尘染衣裳。赠君无馀佗,久要不可忘。
岁晚相逢古帝乡,长松百尺傲冰霜。青鞋踏遍江南岸,更赋名花似漫郎。
末途潦倒愧知音,幕府重来岁月侵。狂见请缨憎往策,礼容著帽感虚襟。白头久厌戎衣窄,黧面空嗟寒色深。东望故山今有约,清秋应得访云林。
野性平时酷爱山,年来何幸得休官。情知轩冕生无益,身在林泉死亦安。已免出门频应接,尚贪散策纵游观。得师妙语相开发,始觉浮华不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