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意共怜花月满。
花好月圆人又散。
欢情去逐远云空,往事过如幽梦断。
草树争春红影乱。
一唱鸡声千万怨。
任教迟日更添长,能得几时抬眼看。
张先(九九○~一○七八),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齐东野语》卷一五)。官宿州掾(《能改斋漫录》卷一七),知吴江县(《中吴纪闻》卷三),嘉禾判官(《宛陵集》卷九《送佥判张秘丞赴秀州》)。晏殊知永兴军,辟爲通判(《画墁录》)。歷知渝州、虢州(《宛陵集》卷二一、三九),以都官郎中致仕。张先以词着,与柳永齐名,苏轼以爲“诗笔老妙,歌词乃其余技”。《嘉泰吴兴志》谓有文集一百卷,惟乐府行于世。史籍无传,其事迹详见夏承焘《张子野年谱》(载《唐宋词人年谱》)所考。 张先诗,以南宋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张都官集》一卷(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中之《安陆集》,并参校《苕溪渔隐丛话》(简称丛话)、《至元嘉禾志》(简称嘉禾志)等。另从《安陆集》、《永乐大典》、《能改斋漫录》等书中录诗十九首。
《木兰花(般涉调)》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先。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们共同怜悯花和月充满了人们的情感。花美月圆,而人们却散开了。欢乐的情感随着远云空飘散,过去的事情如同幽梦一般消散。草木争相绽放红色,映照出混乱的影子。一声鸡鸣中包含了千万的怨恨。任凭时间过得再慢,也不能再增加多少长久。我们何时才能抬头去看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花和月为象征,表达了人们共同怜悯的情感。诗中描述了花美月圆的景象,但人们却散开了,这可能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疏离。欢乐的情感随着远离而消散,过去的事情如同幽梦一般破碎。这里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岁月更迭的感慨,暗示了人们对逝去时光的回忆和遗憾。
诗中提到的草木争春和红色影子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中的蓬勃生机和繁荣景象。一声鸡鸣包含了千万的怨恨,可能指向人们的不满和愤慨,暗示了社会环境的不公和矛盾。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疑问,他提出了一个反问句,问自己何时才能抬头去看看,似乎在探讨人们是否应该抬起头来,正视现实,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花月景象的描绘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折射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思索。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生计何曾问有无,心安便是邵尧夫。搀春菜奉清饕味,耐冻梅呈本相癯。闭户茶香浮雪屋,推窗山影落冰壶。终朝幸自无他事,忽听儿童报索租。
皇都春早,正媚景霁色,融和时候。宿霭初收,祥烟新布,桃李满林惟绣。挺生圣朝哲辅,风采独居人右。世希有,看陈思名族,平阳革裔。眷厚知已久,近辅名藩,符竹频分剖。一节趋朝,神京作镇,高掩昔年贤守。芝检异恩才下,玉笋清班须簉。寿龄远,与湖册同永,松椿同寿。
异果乘秋熟,分来道路长。缄封湘箧重,题咏剡藤光。气蓄西河润,山围大谷凉。龙须初引水,马乳晚经霜。衣薄轻铅粉,包圆小紫囊。膏腴凝绀液,甘酢溢云浆。蔗浥含余润,醅浮带旧香。药经难仿佛,画笔漫形相。泾洛宜秦土,汾岚利晋乡。鳞差分万叶,珠实缀千房。楚瑞惭萍实,江奴
四壁空空长物无,松风之外复何须。竹夫人爽夜当直,木上座癯新给扶。老去云山空跌宕,秋来风月不支吾。何人能败吟诗兴,自在成章不欠租。
十年江浦卧郊园,闲夜分明结梦魂。舍下烟萝通古寺,湖中云雨到前轩。南宗长老知心法,东郭先生识化源。觉后忽闻清漏晓,又随簪珮入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