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香台上秋风袅。
鸭绿溪前离思渺。
一卮芳醑细深倾,听尽阳关须醉倒。
政成早晚传温诏。
莫恋江城歌吹绕。
明年身到凤池边,重看春波生故沼。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刘一止,七岁能文,试太学,有司欲举其兼代官职,一止不就。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监秀州都酒务,迁越州教授、参知政事。高宗建炎四年(1130),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宋绍兴初,召试馆职,宋高宗大为称赏。绍兴间,历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起居郎奏事。高宗曾不无自得地说:“朕亲擢也”,在官期间,极陈堂吏、宦官参政之弊,终为人所忌恨,以言事罢,主管台州崇道观。起知袁州,改浙东路提点刑狱。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讲,迁给事中,又以言事罢,后被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进敷文阁待制。一止以忤秦桧,两次奉祠,御史中丞何若奏一止迎附李光,傲迈慢上,被削职。秦桧死,召至国门,以病不能拜任,力辞,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绍兴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此据《行状》,《宋史》本传作八十三)。
有《苕溪集》五十五卷传世。事见《苕溪集》卷五四《阁学刘公行状》,《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刘一止诗,自成一家,吕本中、陈与义读后叹道:“语不自人间来也。”刘一止的词题材广泛,主要包括羁旅行役、纪行咏怀、酬唱离别等方面。他的词作艺术性很强,擅于融情于景,化用前人诗句及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且语言浅切明畅、工致典雅,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曾以一首《喜迁莺·晓行》词在当时获得“刘晓行“之美誉。著有《类稿》50卷。以清拥万堂《苕溪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朱祖谋跋本(简称朱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存此42首。
《木兰花(饯别王元渤赴吉州)》是宋代诗人刘一止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桂香台上秋风袅。
鸭绿溪前离思渺。
一卮芳醑细深倾,
听尽阳关须醉倒。
政成早晚传温诏。
莫恋江城歌吹绕。
明年身到凤池边,
重看春波生故沼。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抒发的离别之情。诗中的主题人物是木兰花,她在桂香台上,秋风轻轻吹拂着。面对离别,她感到离思渺茫,如同溪水流淌一般。她斟满一杯芳醑美酒,细细地倾斜,倾酒而尽,希望能醉倒以忘却离别之痛。诗人告诉她,不要留恋江城的歌吹声,因为政治的使命早晚会传达下来,她将去往凤池边,明年再重返江城时,会重新欣赏到春天的波光,见到故沼(旧地)的变化。
赏析:
这首诗词以木兰花为象征,通过描绘她的离别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伤和不舍。桂香台上的秋风和鸭绿溪前的离思渺茫,增添了离别时的凄迷感。芳醑美酒的细细倾斜,象征着诗人对离愁的抒发和寄托,希望能借酒消愁,抚平离别之痛。阳关的歌吹声和江城的景致,都成为了离别的背景,诗人告诉木兰花不要留恋,因为她将去履行政治使命。然而,诗人也给予了一丝希望,明年重回江城时,她将会重新欣赏到春天的美景,见到故沼的变化,这似乎是对未来的期盼和对离别的一种慰藉。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离别时的忧伤和期待,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心情的描绘,展现了人生中常常面临的离别之感,引发读者对离别的共鸣。同时,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也很精细,如秋风、溪水、芳醑等,营造了一种清幽的离别氛围。整首诗词通过离别的主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变迁和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希望和重聚的期盼。
委命仇雠事可知,章华荆棘国人悲。恨公无寿如金石,不见秦婴系颈时。
莞海东头去路赊,独乘羸马到君家。十年梦里相寻处,依旧青山两岸花。
一官安敢问青膻,形影相看祗自怜。黄鹄已登清汉去,白鸥空占浅沙眠。杏花开遍芜城雨,柳色浑铺瓜渚烟。老眼生疏堪自笑,浪惊风物向淮天。
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凄凉。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买得幽山属汉阳,槿篱疏处种桄榔。唯有猕猴来往熟,弄人抛果满书堂。
等閒客里捧茶瓯,说到人间第一流。圯上遗编今在否,异时来问赤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