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红点翠。
取次梳妆谁得似。
风柳腰枝。
尽日纤柔属阿谁。
娇娇小小。
却是寻春人较老。
著便休痴。
付与风流幕下儿古词云:十五年来,从事风流府。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木兰花减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匀红点翠。
取次梳妆谁得似。
风柳腰枝。
尽日纤柔属阿谁。
娇娇小小。
却是寻春人较老。
著便休痴。
付与风流幕下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述木兰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花朵的美丽和娇媚。诗人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花朵的赞美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匀红点翠。取次梳妆谁得似。”描绘了木兰花的色彩和外形,红色和绿色相间,非常美丽。接着,诗人描述了花枝随风摆动的情景,“风柳腰枝。”这里通过对花枝的形象描绘,增强了花朵的柔美和娇媚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尽日纤柔属阿谁。娇娇小小。”表达了花朵的细腻和娇小玲珑的特点。诗人用问句的形式,展示了花朵的美丽与神秘,同时也带出了对花朵背后的主人的好奇。
最后两句“却是寻春人较老。著便休痴。”表达了诗人对寻春人的羡慕和自嘲之情。寻春人是指那些喜好春天和花朵的人,而诗人意味着自己已经年老,不再适合追求美丽和享受春天的快乐。诗人用“著便休痴”来告诫自己停止幻想和纠缠,接受现实。
最后一句“付与风流幕下儿”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归属感和自省。诗人将自己与风流幕下儿联系在一起,意味着他认为自己是文人墨客的一员,应该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寻找自己的归宿。
整首诗词以木兰花为主题,通过对花朵的描写和对自身的反思,展示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诗中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和对比,使得诗意更加丰富深远。
夷陵火焰灭,长平生气低。将军临老病,赐剑咸阳西。
岩间无结构,谷处极幽寻。叶落秋巢迥,云生石路深。早梅香野径,清漳响邱琴。独有栖迟客,留连芳杜心。
蹙绣圈金,盘囊密约,未赴意先警。欲罢还休,临行又怯,倚定画栏痴等。帘风渐冷。先自虑、春宵不永。更那堪、斗转星移,尚在有无之境。绿云满压蝤蛴领。渐愧也、满怀香拥。此际有谁知证。但楼前明月,窗间花影。
石如麒麟岩作室,秋苔漫坛净于漆。袈裟盖头心在无,黄猿白猿啼日日。
我来一载强,再觌凤山面。时当秋末垂,群木尚葱倩。卓彼鸾停姿,清流洁于练。照影眩其仪,世治乃一见。伊予独何人,娄获遇奇盼。去年旱少收,田里多流转。今年虽得稔,旧恙复枝蔓。圣主肩有虞,斯瑞遂可援。却笑闽越氏,虽美谁与传。山势较奇崛,泉源费洿羡。坚松峻壁挂,暗溜
相去十五里,不来几半年。知君农事段,疏我话诗篇。置石桐阴涧,开门海口天。老人愁此别,把酒菊丛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