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堕觚棱寒鹊起。
露拭秋空清似水。
西风昨起过江南,红叶黄芜三四里。
香莼先近幽人齿。
断杵偏来征客耳。
沧洲无路迷将归,□叠楚山□梦里。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木兰花令》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仇远。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月从高处落下,寒鹊开始鸣叫。
露水洒在秋天的天空,清澈得像水一样。
昨天西风吹过江南地区,
红叶黄芜遍布三四里。
香莼草先靠近幽僻之处,
断杵声偏偏传到远方客人的耳中。
沧洲没有归途,迷失了回家的路,
山峦重叠在梦中。
诗意:
《木兰花令》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通过描写月亮、鹊鸟、露水、红叶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迁和自然景观的感受。诗中还融入了一些隐喻和象征,以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迷茫。通过描绘沧洲无路、迷失归途的情景,暗示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困惑和无奈。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赏析:
《木兰花令》以自然景物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季节变迁和人生困惑的感悟。诗中的月亮、鹊鸟、露水、红叶等元素,以细腻的描绘和对比的手法,给人以鲜明的感官印象。例如,月亮从高处落下,寒鹊开始鸣叫,刻画了秋天的景象和气氛。诗中还运用了一些隐喻,如红叶黄芜暗示着季节的转变和生命的衰老。
此外,诗中还融入了一些情感和思考。香莼草靠近幽僻之处,断杵声传到远方客人的耳中,描绘了隔阂和距离感。沧洲无路、迷失归途的情景,折射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迷茫和困惑。最后,山峦重叠在梦中,给人以虚实交错的感觉,暗示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总体而言,《木兰花令》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隐喻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迁、生命起伏和人生困惑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了宋代诗词的典型特点和情感内涵。
蹈海沈江合比踪,子阳蛙坎可能容。自闻门外韩擒虎,岂乏云间陆士龙。信矣百年谁不死,哀哉三子亦相从。烂为井底泥无恨,肯顾区区马鬣封。
拄杖相寻访夕阳,诗肩独耸到昏黄。白苹洲上西风起,黄叶声中秋意长。
栏干十二绕层楼。珠帘卷素秋。当年尊酒屡迟留。识公惟白鸥。才得趣,又成愁。情钟我辈流。买山同隐肯来不。遥怜笑点头。
牛头定何向,牛尾定何指。我不炙汝心,我不穿汝鼻。如何不许见全牛?雾隐云藏若相避。行行上牛背,上下三十里。一雨生新泥,寸步不自致。胡不去作牵牛星,渴饮银河天上水。胡不去作帝藉牛,天田春风牵黛耜。却来蛮村天尽头,塞路长遣行人愁。夕阳芳草只依旧,瘦牛何苦年年瘦。
痛饮忘形处,清谈得意时。为怜非恶客,还看出新诗。交道真难合,人情岂易知。林泉他日约,杖屦且相随。
碧落远澄澄,青山路可升。身轻疑易蹋,步独觉难凭。逦迤排将近,回翔势渐登。上宁愁屈曲,高更喜超腾。江树遥分蔼,山岚宛若凝。赤城容许到,敢惮百千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