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和露珍珠贯。
月下回来寻几遍。
今朝忽见数枝开,未有十分如待伴。
新妆不比涂妃面。
雪艳冰姿寒欲颤。
外边多少扫春人,春信莫教容易断。
莫将,字少虚,豫章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五灯会元》卷二○)。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通判利州。八年,赐同进士出身,除起居郎(《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一六、一二四、一二五)。十二年,权礼部尚书兼侍读(《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一之一四)。十六年,出知广州,(《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四)。
《木兰花(十梅未开)》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莫将。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枝和露珍珠贯,
月下回来寻几遍。
今朝忽见数枝开,
未有十分如待伴。
新妆不比涂妃面,
雪艳冰姿寒欲颤。
外边多少扫春人,
春信莫教容易断。
诗意:
这首诗以木兰花为主题,描绘了木兰花的美丽和娇媚。诗人在月光下多次回来寻找木兰花,今天突然看到几朵开放的花朵,但还没有达到十分之一的盛开程度。虽然木兰花妆饰娇艳,却不及宫廷妃子脸上的妆容,它的美丽如雪一般艳丽,冰一般姿态冷冽,甚至颤抖。在外面,有许多人在打理春天的景色,但春天的迹象却不容易断定。
赏析:
这首诗以木兰花为象征,通过对花的描绘来表达一种娇美、短暂而不可捉摸的美好。诗中的木兰花被比作珍珠,形容了它的清丽而珍贵。月光下的回寻与木兰花的开放形成了对比,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来强调木兰花的稀少和珍贵。诗句中的"新妆不比涂妃面"表达了木兰花的美丽超越了宫廷妃子的装饰,显示出其自然之美。"雪艳冰姿寒欲颤"一句则通过形容词的对比,展示了木兰花的美丽和清冷。最后两句表达了春天的脆弱和不易捉摸的特性,尽管外界有许多人在追求春天的到来,但春天的迹象并不容易断定。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木兰花的美丽和短暂的特性,通过对比和形象的描绘,使读者产生对木兰花的美丽和春天的期待。同时,这首诗也通过描绘春天的不确定性,反映了人们对于春天的期待和渴望。
业广因功苦,拳拳志士心。九流难酌挹,四海易消沈。对景嗟移晷,窥园讵改阴。三冬劳聚学,驷景重兼金。刺股情方励,偷光思益深。再中如可冀,终嗣绝编音。
永夕见招宿,诗书盈草堂。静吟倾美酒,高论出名场。窗飒松篁韵,庭兼雪月光。心期身未老,一去泛潇湘。
疏柳残蝉,助人离思斜阳外。淡烟疏霭。节物随时改。水已无情,风更无情日煞。兰舟解。水流风快。回首人何在。
忆昔我祖神仙主,玄元皇帝周柱史。曾师轩黄友尧汤,混迹和光佐周武。周之天子无仙气,成武康昭都瞥尔。穆王粗识神仙事,八极轮蹄方逞志。鹤发韬真世不知,日月星辰几回死。金鼎作丹丹化碧,三万六千神入宅。仙兄受术几千年,已是当时驾鸿客。海光悠容天路长,春风玉女开宫院。
月到中天云划开,断桥幻出玉楼台。夜深一鹤掠舟过,疑是坡仙赤壁来。
千江有月一一同,一月普现千江影。谓一为月影非实,影既非实月何有。是一即千千即一,水月究竟无实相。随见有月月在水,亦无究竟非实者。譬如观音妙色身,对物而见千臂眼。於是千臂千眼中,何者为正何独非。菩萨一体作一用,千体同是无剩法。此水此月亦复然,照用齐行一无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