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混沌离,穿凿争七窍。
硕果一失仁,百体俱弗肖。
巧诈日横生,售朴至深溺。
圣人忧世心,世变若愿燎。
安得至木资?与世作津桥。
学斋取木名,众巧不同调。
回愚与参鲁,入室得道要。
岂是灰槁人,灭心比灭爝。
君看记须鸡,人方诋不鹞。
《木斋诗》是元代杨维桢的一首诗词。诗中通过描绘混沌离散、人心浮躁的世态炎凉,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和人心不正的忧虑。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七日混沌离,
七天的混沌状态逐渐解散,
穿凿争七窍。
人们彼此争论,争辩不休。
硕果一失仁,
伟大的成果却失去了仁爱之心,
百体俱弗肖。
百姓们一个个都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样貌。
巧诈日横生,
狡猾诡计层出不穷,
售朴至深溺。
追求虚妄的事物沉溺其中。
圣人忧世心,
圣人忧心忡忡于世道的变迁,
世变若愿燎。
期望能够改变世态如同点燃炬火的渴望。
安得至木资?
如何才能获得至高无上的道德资质?
与世作津桥。
与这个世俗建立起桥梁。
学斋取木名,
修学的斋房取名为“木斋”,
众巧不同调。
各种才艺各有不同的风格。
回愚与参鲁,
回避愚昧,参与到学问中来,
入室得道要。
要得到真正的道德修养必须进入内室。
岂是灰槁人,
不是枯朽无用的人,
灭心比灭爝。
心灵的沉寂胜过灭掉烛火。
君看记须鸡,
君子留心,务必要谨慎行事,
人方诋不鹞。
否则人们会诋毁你,就像诋毁鹞鹰一样。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杨维桢对当时社会动荡和人心浮躁的忧虑之情。他通过诗中所描述的种种现象,揭示了人们追求功利和虚妄的心态,以及对仁爱和道德的忽视。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风气的反思,呼吁人们追求真善美,重视道德修养。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点评和对人性的思考,诗词唤起了读者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反思,旨在引起读者的共鸣与警觉。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匆匆相见,懊恼恩情太薄。霎时云雨人抛却。教我行思坐想,肌肤如削。恨只恨、相违旧约。相思成病,那更潇潇雨落。断肠人在阑干角。山远水远人远,音信难托。这滋味、黄昏又恶。
旧宅人何在,空门客自过。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小洞生斜竹,重阶夹细莎。殷勤望城市,云水暮钟和。
井有波兮通沧溟,玉抱德兮谁能铭。怛来归兮析然醒,道有成兮其当升。
昔年将出谷,几日对辛夷。倚树怜芳意,攀条惜岁滋。清阴须暂憩,秀色正堪思。只待挥金日,殷勤泛羽卮。
[圜钟为宫]维帝奠位,乃咸于时。孰主张是,而枢纽之。觳我腹我,比予于见。告我冠服,迨其委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