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三年偶寄家,枳篱茅厂共桑麻。
蝶矜翅暖徐窥草,蜂倚身轻凝看花。
天近函关屯瑞气,水侵吴甸浸晴霞。
岂知卜肆严夫子,潜指星机认海槎。
韩偓,字致光一作尧,京兆万年人。龙纪元年,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累迁谏议大夫,歷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復原官,偓不赴召,南依王审知而卒。《翰林集》一卷,《香籢集》三卷,今合编四卷。 韩偓,字致光一作尧,京兆万年人。龙纪元年,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累迁谏议大夫,歷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復原官,偓不赴召,南依王审知而卒。翰林集一卷,香籢集三卷,今合编四卷。
诗词中文译文:
我在南安暂时栖居,
三年来偶然得寄托。
篱笆茅厂里共同麻,
看蝴蝶炫耀着翅膀,
温暖的风轻轻吹过草,
蜜蜂停在花上凝视,
山天近函关,充满了吉祥之气,
江水冲击吴甸,浸透了晴霞。
这里怎知识渊博的严夫子,
偷偷地点了点星机,
看海槎的方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在南安寄居的三年为背景,描绘了南安的自然景色和宜居气候。通过观察蝴蝶、蜜蜂和大自然的景色,诗人表达了对环境的喜爱和对生活的品味。诗人对南安美丽自然景色的描述,体现了对生活的恬静和美好环境的向往。在最后两句中,诗人称赞了当地的一位学者,他能知晓星宿之机,潜心研究海槎。通过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南安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底蕴。整首诗以生活琐事为背景,展示了唐代文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敏锐观察和感悟。
饥蚕未得食,宛转不自持。食蚕声如雨,但食无复知。老蚕不复食,矫首有所思。君画三蚕意,还知使者谁。蜻蜓飞翾翾,向空无所著。忽然逢飞蚊,验尔饥火作。一饱困竹稍,凝然反冥寞。若无饥渴患,何贵一箪乐。
日净岚光上,山藏野意添。海潮来隐几,越岫巧当帘。绝俗宜招隐,论诗未属厌。居虽朝市近,事事见安恬。
泮水题名记,灵光独此翁。褎衣雋曼倩,折角郭林宗。湖海襟期别,风涛患难同。斯人宁复得,些罢涕无从。
火云影裡一叶落,玉鉴光中便见秋。一任秋来又秋去,大江依旧向东流。无变易,有来由。塞鸿何处,白鹭沧洲。数声渔笛烟村晚,狼籍断霞闲钓舟。
如椽老笔健文章,枉对槐间雁鹜行。只共低头了官事,忽惊举手劝离觞。百年可落尘埃梦,一瓣曾薰知见香。珍重平生安东法,穷通何地不徜徉。
大雪满长安,春来特地寒。新年头佛法,一点不相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