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篱盖驰道,风烈一无取。
时见牧牛童,嗔牛吃禾黍。
曹松,字梦徴,舒州人。学贾岛为诗,久困名场。至天復初,杜德祥主文,放松及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及第,年皆七十余,时号五老牓。授祕书省正字。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曹松,字梦徴,舒州人。学贾岛为诗,久困名场。至天復初,杜德祥主文,放松及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及第。年皆七十余,时号五老牓。授祕书省正字。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曹松字梦徵,舒州人。为诗宗贾岛,深入幽境,然无枯淡之癖。初在建州依李频。眧宗光化四年,礼部侍郎杜德祥下与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皆七十余始及第,时号五老榜,为秘书曲校书郎。补诗一首。
诗词《南朝》表达了作者对于淳朴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渴望。
中文译文:
三个篱笆覆盖着驰道,
狂热的风无所取。
偶然见到牧童放牛,
责怪牛儿吃掉了禾黍。
诗意和赏析:
《南朝》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简单而自然的农村景象。篱笆将驰道包围起来,驰道上弥漫着狂烈的风,但是这风并没有带走任何东西,这里可能是指作者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遁迹和追求宁静的心态。正当作者在驰道上时,他偶然见到一个放牛的牧童,牧童在责怪牛儿吃掉了禾黍。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渴望和赞赏。作者欣赏牧童的单纯和真实,希望通过描绘这一农村景象表达自己对于过度物欲和功利导致的社会问题的担忧,并渴望回归简单朴素的生活。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淳朴的农村生活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通过描绘驰道上的风和牧童放牛的场景,作者表达了对于纷繁复杂社会的厌倦,并对于返璞归真和宁静自处的向往。这首诗展示了作者对于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和追求。
春到不择地,石傍花自开。
令月浓于耜,丰年兆太平。片飞何粲者,磈落太麤生。薛凤崩腾势,巫猿寂寞声。冰溪无豕渡,樵路有人行。巴峡疑无路,蓬山似有神。极涵天地混,光助日星新。开拓大千界,铺张九十春。闭门经几日,饥杀咽螬人。
曳杖上江城,清宵破二更。月回高树影,风壮急滩声。野艇鱼罾举,优场炬火明。湖塘正如此,回首忆柴荆。
芒芒北邙山,高坟尽无主。惟有石麒麟,相向立秋雨。
茂苑犹香名,南阳已荒皁。更兼芗林中,三洲是三岛。
关山劳眺望,宇宙忆经行。地隔南溟断,天低北斗横。高谯开远柝,孤枕历寒更。只影惟堪吊,殊乡鲜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