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逢峒獠,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嬾,登览茫然却欲愁。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宰子。年十二能诗文,以荫补登仕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两浙转运司锁厅试第一,以秦桧孙埙居其次,抑置爲末。明年礼部试,主司復置前列,爲桧黜落。桧死,二十八年始爲福州宁德主簿(清干隆《宁德县志》卷三)。三十年,力除敕令所删定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五)。三十一年,迁大理寺司直(同上书卷一九一)兼宗正簿。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赐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九)。因论龙大渊、曾觌招权植党,出通判建康府,干道元年(一一六五),改通判隆兴府,以交结臺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论罢。六年,起通判夔州(《渭南文集》卷四三《入蜀记》)。八年,应王炎辟,爲四川宗抚使干办公事。其后曾摄通判蜀州,知嘉州、荣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范成大帅蜀,爲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渭南文集》卷一四《范待制诗集序》)。三年,被劾摄知嘉州时燕饮颓放,罢职奉祠,因自号放翁。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监(《省斋文稿》卷七《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渭南文集》卷一八《抚州广寿禅院经藏记》)。以奏发粟赈济灾民,被劾奉祠。十三年,起知严州(淳熙《严州图经》卷一)。十五年,召除军器少监。光宗即位,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未几,復被劾免(《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五四)。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诏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祕书监(《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三年,致仕。开禧三年(一二○七),进爵渭南县伯。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陆游是着名爱国诗人,毕生主张抗金,收復失地,着作繁富,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剑南诗稿》八十五卷等。《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陆游诗,以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挖改重印本爲底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初印本(简称初印本),宋严州刻残本(简称严州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残本(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刘景寅由《瀛奎律髓》抄出的《别集》(简称别集本)、明弘治刊《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简称涧谷本)及《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简称须溪本)等,并参校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简称钱校)。底本所附《放翁逸稿》、《逸稿续添》编爲第八十六、八十七卷。辑自《剑南诗稿》之外的诗,经营爲第八十八卷,凡出自《渭南文集》者,以明弘治十五年锡山华珵铜活字印本爲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诗词:《南定楼遇急雨》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行遍梁州到益州,
今年又作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
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逢峒獠,
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嬾,
登览茫然却欲愁。
中文译文:
游历过梁州到益州,
今年又决定去度泸水游。
江山景色重复出现争相竞艳,
风雨交加纷乱地涌入楼中。
人们在楼下说着朱离地区遇到的峒獠(土著民族),
而我在船上吟唱,不禁下船去了吴舟(江南地区)。
离开远方的家园,心中感到疲倦,
登高远望,心中茫然不知所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作品,描绘了他在旅途中遇到急雨的情景。诗人先描述了自己游历了梁州和益州,然后今年决定去度泸水游览。江山的景色似乎在不断重复,争相竞艳,而风雨却纷乱地涌入楼中,给旅行带来了困扰。
在楼下,诗人听到人们谈论朱离地区遇到的峒獠,这是当地的土著民族。诗人在船上吟唱,情不自禁地下船去了吴舟,即江南地区。然而,尽管离开了遥远的家园,诗人的心却感到疲倦,登高远望时,心中茫然,不知所愁。
这首诗以游历和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旅途中的困扰和心境的感受。江山景色的重复与风雨的干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折射出诗人内心的疲倦和困惑。诗人的心追寻着远方,却不禁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表达了一种离乡背井的迷茫和归心难安的情感。整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心境,给人一种深沉而忧郁的感觉。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睿览八纮外,天文七曜披。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震雷霹枯松,顽龙失其据。浮云三日雨,盈亩复他注。商羊舞未休,旱魃消何遽。稍宽人心切,仰荷天恩布。稻畦袌连颠,挼穗给翰饫。菜畦擢新萌,荡涤死群蠹。岁俭民怨咨,时丰家悦豫。青青寒莠色,亦复贪雨露。
江上秋涛喷玉岩,风锼月链白云缄。为君一叩无人境,要听洪钟出万杉。
春月虽至明,终有霭霭光。不似秋冬色,逼人寒带霜。纤粉澹虚壁,轻烟笼半床。分晖间林影,馀照上虹梁。病久尘事隔,夜闲清兴长。拥抱颠倒领,步屣东西厢。风柳结柔援,露梅飘暗香。雪含樱绽蕊,珠蹙桃缀房。杳杳有馀思,行行安可忘。四邻非旧识,无以话中肠。南有居士俨,默坐
落此鼪鼯野,宜从麋鹿群。何知交友内,而乃得夫君。
岚薰瘴染却敷腴,笑饮贪泉独继吴。未欲连车收薏苡,肯教沉网取珊瑚。不知庾岭三年别,收得曹溪一滴无。但指庭前双柏石,要予临老识方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