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君重卜祀南郊,仗用黄麾间白旄。
仙吹冷翻苍玉佩,晓霞晴透绛纱袍。
天开兜率斋宫静,海涌蓬莱帐殿高。
迁客生还知有望,商山不敢读离骚。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授成武县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知长洲县。端拱元年(九八八)应中书试,擢直史馆。次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九九一),爲徐铉辨诬,贬商州团练副使。五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真宗即位,復知制诰。咸平元年(九九八)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蕲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王禹偁诗,前十一卷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配吕无党钞本《小畜集》爲底本,校以清光绪会稽孙星华增刻本(简称孙本)、清干隆平阳赵熟典刻本(简称赵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江南图书馆藏经锄堂钞本(简称经锄堂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鑑》等书引录。第十二卷以孙星华增刻本《小畜外集》爲底本,参校上海函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影宋写本(简称影宋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简称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丛编》等书引录。第十三卷录集外诗及断句,其中《吴郡志》所收《赴长洲县作》三首,已合併编入《小畜集》同题诗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误收他人诗三首(其中二首爲杜甫诗),已删去。
《南郊大礼诗》是宋代王禹偁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圣君重视祭祀南郊的场景。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圣君重又举行南郊大礼,
仗着黄麾和白旄。
仙人吹奏冷风,翻动着苍玉佩,
晨曦透过晴朗的纱袍。
天空中开启了兜率斋宫的宁静,
海涛涌动着蓬莱的帐殿高耸。
迁徙的客人重返家园,知道有希望,
商山都不敢朗读离骚之作。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宋代时期皇帝举行南郊大礼的盛况。南郊大礼是古代中国帝王祭祀天地的重要仪式,象征着君主与天地神灵的联系和统治的合法性。诗中通过描绘仪式的场景,表达了皇帝的威严和庄严,以及对祭祀仪式的重视。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了南郊大礼的盛况和庄严氛围。诗中描绘了仪式所使用的黄麾和白旄,以及仙人吹奏的冷风和翻动的苍玉佩,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诗人通过描绘天空中的兜率斋宫和海涛涌动的蓬莱帐殿,进一步强调了仪式的庄严和威严。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迁徙的客人重返家园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希望,以及商山不敢朗读离骚之作的谦逊。这些句子通过对比,突出了南郊大礼的庄严和重要性,以及皇帝的威严和统治的合法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南郊大礼的盛况和庄严,表达了对祭祀仪式的重视和皇帝的威严。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展现了迁徙的客人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希望,以及对离骚之作的谦逊态度。整首诗词以其华丽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王禹偁的才华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之子蕴琅玕,幽轩足考槃。茏葱烟翠湿,琐碎日光寒。似向兰亭见,全胜墨三看。是中虽信美,未可懒弹冠。
客路行多少,干人无易颜。未成终老计,难致此身闲。月兔走入海,日乌飞出山。流年留不得,半在别离间。
春来脚不踏青青,梦里还家梦又醒。一树垂杨楼外绿,莺声不似故园听。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放下著,须弥山。分明北斗面南看。没丝毫,相阻拦。休儱侗,莫颟顸。含元殿上问长安。欲归家,行路难。放下著,须弥山。百斛油麻水上摊。欲成团,真个难。除有累,去痴顽。无心犹是隔重关。到其中,方是安。
渺渺云山去几重,依依独听广陵钟。明朝借问南来客,五马双旌何处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