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不见祀圜丘,谪宦携亲叹白头。
作赋有时悲鹏鸟,杀身无路学牺牛。
非才岂合居台阁,归梦徒劳近冕旒。
千载遭逢如未替,此身重见帝王州。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授成武县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知长洲县。端拱元年(九八八)应中书试,擢直史馆。次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九九一),爲徐铉辨诬,贬商州团练副使。五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真宗即位,復知制诰。咸平元年(九九八)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蕲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王禹偁诗,前十一卷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配吕无党钞本《小畜集》爲底本,校以清光绪会稽孙星华增刻本(简称孙本)、清干隆平阳赵熟典刻本(简称赵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江南图书馆藏经锄堂钞本(简称经锄堂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鑑》等书引录。第十二卷以孙星华增刻本《小畜外集》爲底本,参校上海函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影宋写本(简称影宋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简称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丛编》等书引录。第十三卷录集外诗及断句,其中《吴郡志》所收《赴长洲县作》三首,已合併编入《小畜集》同题诗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误收他人诗三首(其中二首爲杜甫诗),已删去。
《南郊大礼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禹偁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多年来未能参与祭祀圜丘的心情,以及他在谪居他乡时与亲人分别的感叹。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华无法得到重用的悲愤之情,以及他对牺牲自己的机会和努力感到无奈的心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年来不见祀圜丘,
多年来未能参与祭祀圜丘,
谪宦携亲叹白头。
被贬谪宦,带着亲人一同叹息白发苍苍。
作赋有时悲鹏鸟,
写作赋诗时,有时感到悲伤如鹏鸟,
杀身无路学牺牛。
无法自处,只能像牺牲的牛一样无路可走。
非才岂合居台阁,
才华不被重用,怎能居于朝廷高位,
归梦徒劳近冕旒。
回归梦想只是徒劳,离近皇帝的宝座也只是一种幻想。
千载遭逢如未替,
千载之久的遭遇如同未替代,
此身重见帝王州。
这个身体再次重返帝王的领地。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华被埋没、无法得到重用的悲愤之情。他感叹自己多年来未能参与祭祀圜丘,这是一种对传统仪式和荣耀的渴望。作者还通过比喻,将自己的处境与鹏鸟和牺牛相比,表达了自己无法施展才华、无路可走的无奈之情。他对自己的才华和梦想感到无助,认为自己的努力只是徒劳,无法接近权力和荣耀。最后,作者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自己能够重返帝王的领地,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机会。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其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无奈。王禹偁作为一位文学家,对自己才华的被埋没和无法得到重用感到痛苦和失望。他通过诗词表达了自己对传统仪式和权力的向往,以及对自己才华被忽视的不满。这种情感的真实性和深度使得这首诗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对作者命运的思考和同情。同时,诗词中运用了比喻和意象的手法,增强了表达的力度和形象感,使得诗词更加生动和具体。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王禹偁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之子蕴琅玕,幽轩足考槃。茏葱烟翠湿,琐碎日光寒。似向兰亭见,全胜墨三看。是中虽信美,未可懒弹冠。
客路行多少,干人无易颜。未成终老计,难致此身闲。月兔走入海,日乌飞出山。流年留不得,半在别离间。
春来脚不踏青青,梦里还家梦又醒。一树垂杨楼外绿,莺声不似故园听。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放下著,须弥山。分明北斗面南看。没丝毫,相阻拦。休儱侗,莫颟顸。含元殿上问长安。欲归家,行路难。放下著,须弥山。百斛油麻水上摊。欲成团,真个难。除有累,去痴顽。无心犹是隔重关。到其中,方是安。
渺渺云山去几重,依依独听广陵钟。明朝借问南来客,五马双旌何处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