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佛光影中大杜多,八万细行灭尘劳。
爱护有情如眼目,胡奴来供滤水囊。
手持白拂起清风,奉持所闻佛直指。
小根魔子欲横戈,弓折箭尽皆消霣。

作者介绍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干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干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繫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巩/言}《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繫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蹟、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贊、颂(其中多爲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爲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爲第四十九卷。

作品评述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探讨了人生和修行的主题,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和对道德的追求。

译文:
佛光映照下,南山罗汉多,
八万细行消除尘劳。
珍爱有情众生,如同眼中的明珠,
胡人供奉滤水囊。

手中持着洁白的拂尘,带起一阵清风,
恭敬传达所听闻的佛法。
小心根魔子欲挑战,弓折箭尽皆消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南山罗汉为题材,通过描绘罗汉的形象和修行之道,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赞颂和对人生境界的崇高追求。诗中通过对佛光、罗汉、拂尘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和追求清净的心灵状态。

作者首先描述了南山罗汉的众多形象,凸显了佛教的弘大影响力和众生对罗汉的崇敬。接着,他提到八万细行,暗示修行的艰辛和对纷杂尘世的超越。诗中的"八万细行"可以理解为八万种众生,也可以理解为修行者要对一切微小琐碎的事物保持慈悲心态。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有情众生的珍爱与关怀,将其比喻为眼中的明珠,强调了慈悲与爱的重要性。胡人供奉滤水囊,指的是外来的异族人将供奉献给佛教的水汲取为喻,意味着众生对佛法的虔诚。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以手持白拂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恭敬敬仰佛法的心态。他将所闻佛法传达给人们,象征着他以身作则,将佛法引导给他人的愿望。

最后两句"小根魔子欲横戈,弓折箭尽皆消霣"表达了修行者面临魔障和困境时的坚定和勇敢。即使面对困难,修行者也能以坚定的信仰和毅力战胜诱惑,化解魔障。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佛法的美好境界和修行者的追求,展现了黄庭坚对佛教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通过对佛教符号的运用,他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理想和追求,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和高尚的道德境界。

  • 《感事》

    人物今朝何寂寞,我思前辈太峥嵘。仙才难测赵周翰,俗眼聊窥石曼卿。鸾凤腾辉何处在,珪璋振德是人斯。怪来高论空无验,可是岐公作宰司。

  • 《句》

    古木鸦衔楮,空山人采茶。

  •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倾倒投子油瓶,拗折龙孙头角。大炉鞴裹烹煎,香透千岩万壑。殷勤奉供昔年高卧白云僧,与无舌人从头咬嚼。咬得著,鼓舞升平,唱村田乐。

  • 《昭德皇后挽歌词》

    玉扆将迁坐,金鸡忽报晨。珮环仙驭远,星月夜台新。剑没川空冷,菱寒镜不春。国门车马会,多是濯龙亲。

  • 《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一作宴卫明府宅遇北使)》

    言避一时暑,池亭五月开。喜逢金马客,同饮玉人杯。舞鹤乘轩至,游鱼拥钓来。座中殊未起,箫管莫相催。

  • 《送僧休复之京师》

    金锡指归鸿,田衣猎晓风。春江片席远,松月一房空。新句别离后,旧山魂梦中。到京当袖刺,馆阁尽名公。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