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样细腰身。
玉带罗衫稳试新。
小底走来宣对御,催频。
曲殿西厢小苑门。
歌舞斗轻盈。
不许杨花上锦茵。
劝得君王真个醉,承恩。
金凤红袍印粉痕。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爲枢密行府谘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南乡子》是宋代朱敦儒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宫样细腰身。
玉带罗衫稳试新。
小底走来宣对御,催频。
曲殿西厢小苑门。
歌舞斗轻盈。
不许杨花上锦茵。
劝得君王真个醉,承恩。
金凤红袍印粉痕。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宫廷中的美丽女子为主题,展现了她们的容貌、服饰和舞蹈。诗中通过描述女子的细腰身、玉带和罗衫,以及她们在宫廷中的活动和表演,表达了对美的赞美和君王的喜爱。诗词中还提到了禁止杨花落在锦茵上,强调了对宫廷纯洁和庄重的要求。
赏析:
《南乡子》以细腰、玉带、罗衫等细致的描写,勾勒出诗人眼中宫廷女子的婀娜多姿。诗中的“小底走来宣对御,催频”表明她们被选中参与宫廷的活动,并且频繁地受到召见。曲殿、西厢和小苑门的描绘突出了她们在宫廷中的位置和角色。诗中提到的“歌舞斗轻盈”,形象地描绘了她们在表演中的飘逸和灵动。诗的最后一句“金凤红袍印粉痕”暗示了她们在君王宠爱下的荣耀和美丽。
整首诗以细腰、玉带、罗衫等美好形象勾勒出宫廷女子的风采,同时展现了她们在宫廷中的重要地位和活动。通过对美丽女子和宫廷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美的赞美和对君王的忠诚。这首诗词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宫廷景象,并展现了当时宋代宫廷文化的独特魅力。
公乎真爱山,看山旦连夕。犹嫌山在眼,不得着脚历。枉语山中人,匄我涧侧石。有来应公须,归必载金帛。当轩乍骈罗,随势忽开坼。有洞若神剜,有岩类天划。终朝岩洞间,歌鼓燕宾戚。孰谓衡霍期,近在王侯宅。傅氏筑已卑,磻溪钓何激。逍遥功德下,不与事相摭。乐我盛明朝,于焉
茶瓯沙帽惯迎宾,不是诗人即道人。细雨斜风君莫出,绿阴门外有红尘。
晨风战枯荷,清霜杀高柳。人生俯仰间,能得几重九。节序来无停,已及黄花酒。流落拾遗心,西江独回首。
不算菩提与阐提,惟应执著便生迷。无端指个清凉地,冻杀胡僧雪岭西。长绳不见系空虚,半偈传心亦未疏。推倒我山无一事,莫将文字缚真如。
年年春日寒欺客,今日春无一半寒。不觉转头逢岁换,便须揩目待花看。争新游女幡垂鬓,依旧先生日照盘。从此不忧风雪厄,杖藜时可过苏端。
仙人剪水银河边,仙风吹散花联翩。明星撩乱入我眼,风紧一阵随天旋。如今谁卧剡溪雪,如今谁访山阴船。古人气韵不可见,晓来对此空悠然。檐前未觉眼界豁,临眺忽忆楼居仙。若为留得数玉树,六月绕屋生清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