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南乡子》

落日照楼船。
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
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
目断晴空雁字连。

作者介绍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遡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授泉州同安主簿。罢归请祠,监潭州南岳庙。孝宗朝,歷官秘书郎,知南康军,直秘阁,提举江西、浙东常平茶盐,江西提刑,秘阁修撰。光宗即位,知漳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宁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寻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韩侂胄专政,行僞学党禁,落职罢祠。六年,卒,年七十一。嘉定二年(一二○九),追謚文。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熹登第五十载,任地方官仅七年半,立朝时间更短,生平主要从事着述和讲学,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有《楚辞集註》八卷、《诗集传》二十卷等。文集版本甚多,生前即有无名氏编刊之《晦庵先生文集》前集十一卷,后集十八卷,卒后,有宁宗时浙江官刻之《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建安书院雕印,除集一百卷外,并附王遂辑续集十一卷及余师鲁辑别集十卷。自宋末至明、清,仍续有增补、刊刻。事见《勉斋集》卷三六《文公朱先生行状》,《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朱熹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其中卷一至卷一○及别集卷七诗部)爲底本,校以宋宁宗时刻本(简称宋本)、明成化十九年(一四八三)刻本(简称成化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朝鲜李朝英祖辛卯(一七七一)刊《朱子大全》(简称朝鲜本)等。底本卷末考异,酌予吸收。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一、十二卷。

作品评述

《南乡子·落日照楼船》是宋代文学家朱熹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落日照楼船,
夕阳照耀着江边的楼船,
稳稳地驶过澄江,天空一片明净。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深情地怀念着主人,希望你能留下来作客,依然欢乐。
风月从今别一川。
从此风景与月色与我分别,各自隔开一条江。
离绪悄危弦。
离别的忧思悄然袭来,像紧绷的琴弦一样脆弱。
永夜清霜透幕毡。
永夜里清寒的霜透过帷幕渗入。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
明天回首,江边的树木已经远去,我心怀念贤人。
目断晴空雁字连。
目光已经无法看到晴朗的天空,只能看到雁字排列成行。

这首诗词以落日照楼船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别离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楼船在夕阳的照耀下,稳稳地驶过澄江,给人以安定的感觉。作者珍重主人使君的留客之意,希望他能够长久地留下来,与自己一同欣赏风月之美。然而,作者也意识到风景与月色从此与他分别,各自隔开一条江,离别之情悄然而至,如同紧绷的琴弦脆弱不堪。夜晚的清寒透过帷幕渗入,更加深了离别的忧思。明天回首时,江边的树木已经远去,作者怀念贤人之心油然而生。最后,作者的目光已经无法看到晴朗的天空,只能看到雁字排列成行,象征着离别的残酷现实。

这首诗词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别离的思念之情。作者以楼船、夕阳、江边的景色为背景,巧妙地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和对贤人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描写细腻,语言简练而含蓄,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 《山苕行》

    苕花如云色如雪,万垅千溪看不绝。风吹日炙自鲜明,弃在空云谁爱悦。遭逢偶入山入手,缚作蓬菘扫尘帚。髯疏发落已萧然,时对西风一回首。人间贵贱不须论,此物古来从至尊。犹胜长抛霜露裹,秋虫野燐愁枯根。

  • 《真州东园作》

    十年历遍人间事,却绕新花认故丛。南北此身知几日,山川长在泪痕中。

  • 《初秋梦故山觉而有作》

    杜宇真吾交,劝去恨不速。忠告输肝肺,厚意均骨肉。陋哉鹧鸪语,揣我贫念禄。竹鸡更鄙浅,泥淖忧车轴。秋风严濑清,春雨戴溪绿。行矣勿复疑,照影巾一幅。

  • 《夜读庄子呈高紫微》

    蒙园傲吏御风仙,聊以卮言后世传。小大升潜同此地,智愚工拙岂其天。众途适正何劳问,一理观心本自然。从此二经束高阁,为君终夕读名篇。

  • 《南乡子(庆前冈周氏旌表)》

    无处著春光。天上飞来诏十行。父老欢呼童稚舞,前江。千载周家孝义乡。草木尽芬芳。更觉溪头水也香。我道乌头门侧畔,诸郎。准备他年尽锦堂。

  • 《将去广陵别史员外南斋》

    家声曾与金张辈,官署去居何宋间。起得高斋临静曲,种成奇树学他山。鸳鸾终日同醒醉,萝薜常时共往还。贱子今朝独南去,不堪回首望清闲。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