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射冷光新殿宇,风敲清韵古杉松。
问师宝额因何立,笑指横溪有卧龙。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南岳横龙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月光照耀下,新建的殿宇显得清冷无比,
风吹拂时,古老的杉树发出悦耳的声响。
我问寺庙的主持,为何在宝额上题写了这样的字,
他笑着指向横溪,告诉我那里有一条卧着的龙。
诗意:
《南岳横龙寺》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寺庙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新殿宇与风吹拂的古杉松相映成趣,展现了一片宁静与古朴的氛围。诗人询问寺庙主持宝额上的题字的由来,主持者以笑容指向横溪,并告诉诗人那里有一条卧龙。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和谐共生的赞美和渴望。
赏析:
《南岳横龙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的和谐景象,展示了寺庙的宁静与古朴。诗中所描绘的月光、新殿宇、古杉松和卧龙等元素,都富有意象感和韵律感。月光的冷光与新殿宇的清冷相呼应,寺庙内外的景象相互烘托,传达出一种宁静、幽静的氛围。风吹拂古杉松时发出的清韵,增添了一种悦耳的声响,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起来。
诗中的问答部分进一步引发读者的思考。诗人询问寺庙主持为何在宝额上题写了特定的字,主持者的回答以笑容和手势指向横溪,并告诉诗人那里有一条卧龙。这种交流方式展示了一种隐晦的表达和默契的沟通,使整个诗词更加生动有趣。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和人文建筑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和谐共生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描绘月光、殿宇、杉树和龙等元素,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境界,引发人们对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关系以及生命和宇宙的深层思考。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揭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让人心生赞叹和感悟。
抱瓮何人灌药畦,金衔为尔驻平堤。村桥野店景无限,绿水晴天思欲迷。横笛乍随轻吹断,归帆疑与远山齐。凤城回望真堪画,万户千门蒋峤西。
一言一顾重,重何如。今日陪游清洛苑,昔年别入承明庐。一东一西别,别何如。终期大冶再熔炼,愿托扶摇翔碧虚。
上得城来眼顿明,暮山争献数炎青。垂杨舞罢西风叶,一叶多时独未停。
素月清溪上,临风不自胜。影寒垂积雪,枝薄带春冰。香近行犹远,人来折未曾。江山正萧瑟,玉色照松藤。
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世务。本家蓝田下,非为渔弋故。无何困躬耕,且欲驰永路。幽居与君近,出谷同所骛。昨日辞石门,五年变秋露。云龙未相感,干谒亦已屡。子为黄绶羁,余忝蓬山顾。京门望西岳,百里见郊树。飞雨祠上来,霭然关中暮。驱车郑城宿,秉烛论往素。山月出华阴,开此
散帙栖鸟时,幽寻憩精舍。天吟风满巾,露饮月侵夜。烟筿澄远心,云萝翳长夏。回看众壑阴,杳霭钟声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