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署沉沉玉漏传,月华云表溢金盘。
纤埃不隔光初满,万物无声夜向阑。
莲烛烧残愁梦断,薰炉薰歇觉衣单。
水精宫锁黄金阙,故比人间分外寒。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内直对月寄子华舍人持国廷评》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禁署沉沉玉漏传,
月华云表溢金盘。
纤埃不隔光初满,
万物无声夜向阑。
莲烛烧残愁梦断,
薰炉薰歇觉衣单。
水精宫锁黄金阙,
故比人间分外寒。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忧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都非常凝练,通过对禁署、月华、莲烛、薰炉等形象的运用,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
赏析:
诗的开头写到禁署中的沉沉玉漏传,形容时间的流逝。接着,描绘了月华如云表溢出金盘,形容月光的明亮和辉煌。下文写到纤埃不隔光初满,表达了月亮初圆时的明亮和洁净。接着,诗人写到万物无声夜向阑,形容了夜晚的寂静和孤寂。
接下来的两句写到莲烛烧残愁梦断,薰炉薰歇觉衣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孤独。最后两句写到水精宫锁黄金阙,故比人间分外寒,通过对水精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寒冷和孤寂。
整首诗词通过对夜晚和月亮的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考和孤独的情感。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寺占灵峰更近州,喧阗驺从锦缠头。歌锺乍奏晴雷殷,戈甲急趋春水流。几处醉眠方枕藉,一城谣俗重嬉游。贤侯惠意民知否,几刻严堙为尔留。
秋崖劲笔敌黄陈,贽卷当年许望尘。十载江湖春雁断,万山烟雨石羊新。余生敢忘尊前话,先正曾同席上宾。今日相逢两家子,可无努力继前人。
子云世所贱,既死名乃传。至今读其书,共言以为贤。必待成丘垅,何如用当年。贵耳不重目,斯人真可怜。
四壁旧贫宁畏盗,一枝虽小易容巢。
月色上窗纱,移来竹影斜。夜深人已寂,更转鼓频挝。杜宇惊幽梦,银釭坠细花。一时浑不记,身在羽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