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拟剥啄行寄赵少师》

剥剥复啄啄,柴门惊鸟雀。
故人千里驾,信士百金诺。
闾巷欢呼共嗟愕。
顾我非惟慰寂寥,於时自可警偷薄。
事国十年忧患同,酣歌几日暂相从。
酒醒初不戒徒驭,归思瞥起如飞鸿。
车马◇然人已去,荷锄却向野田中。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拟剥啄行寄赵少师》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剥剥复啄啄,柴门惊鸟雀。
剥剥复啄啄,形容鸟儿在柴门上剥啄的声音,惊动了周围的鸟雀。

故人千里驾,信士百金诺。
故人千里驾,指的是离开的朋友远行。信士百金诺,表示朋友承诺会尽心尽力。

闾巷欢呼共嗟愕。
闾巷欢呼共嗟愕,形容人们在闾巷中欢呼喝彩,表示对朋友的离去感到惊讶和惋惜。

顾我非惟慰寂寥,於时自可警偷薄。
顾我非惟慰寂寥,表示作者并不仅仅是为了安慰自己的孤寂。於时自可警偷薄,意味着在这种时刻,作者自己也应该警惕自己的贪婪和浮薄之心。

事国十年忧患同,酣歌几日暂相从。
事国十年忧患同,指的是作者在国家事务上忧虑了十年。酣歌几日暂相从,表示作者只能暂时放下忧虑,享受几天的欢乐。

酒醒初不戒徒驭,归思瞥起如飞鸿。
酒醒初不戒徒驭,表示酒醒后,作者没有及时警惕自己的欲望。归思瞥起如飞鸿,意味着思乡之情突然涌起,如同飞驰的大雁。

车马◇然人已去,荷锄却向野田中。
车马◇然人已去,车马声音消失,人已经离去。荷锄却向野田中,表示作者虽然离开了繁华的城市,但仍然在田间劳作。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鸟儿的声音、朋友的离去、人们的惊讶和惋惜、作者的忧虑和欢乐、酒醒后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的归田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友谊、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慨。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贪婪和浮薄之心的警示,以及对朴素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体上,这首诗词既展现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又抒发了作者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和对真挚情感的追求。

  • 《舞曲歌辞·凯乐歌辞·贺圣欢》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 《和吴公仲庶游海云寺》

    寺占灵峰更近州,喧阗驺从锦缠头。歌锺乍奏晴雷殷,戈甲急趋春水流。几处醉眠方枕藉,一城谣俗重嬉游。贤侯惠意民知否,几刻严堙为尔留。

  • 《次韵休宁程君圉来访君先公伯祥,秋崖先生之》

    秋崖劲笔敌黄陈,贽卷当年许望尘。十载江湖春雁断,万山烟雨石羊新。余生敢忘尊前话,先正曾同席上宾。今日相逢两家子,可无努力继前人。

  • 《子云》

    子云世所贱,既死名乃传。至今读其书,共言以为贤。必待成丘垅,何如用当年。贵耳不重目,斯人真可怜。

  • 《句》

    四壁旧贫宁畏盗,一枝虽小易容巢。

  • 《寓乾明观五首》

    月色上窗纱,移来竹影斜。夜深人已寂,更转鼓频挝。杜宇惊幽梦,银釭坠细花。一时浑不记,身在羽人家。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