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鸿毛轻,诸侯争弄兵。
吴魏已先定,玄德思功名。
据鞍髀肉消,感激泪沾缨。
南阳有奇士,三顾精诚倾。
龙变得风雨,指麾霸王成。
日月若长在,永永悬英声。
田锡(九四○~一○○四),字表圣,嘉州洪雅(今属四川)人。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进士。释褐除将作监丞,通判宣州。迁着作佐郎、亦西北路转运判官。改左拾遗、直史馆。六年,爲河北转运副使。七年,徙知相州,改右补阙。八年,移睦州。转起居舍人,还判登闻鼓院。寻以本官知制诰,加兵部员外郎。端拱二年(九八九),改户部郎中,出知陈州。因稽留狱案,降海州团练副使,嗣知单州。召爲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真宗即位,迁吏部,同知审官院兼通进银臺封驳司。出知泰州。咸平三年(一○○○)召还。五年,再掌银臺,兼侍御史知杂事,擢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朝请大夫。咸平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卒,年六十四(《范文正公集》卷一二《赠兵部尚书田公墓志铭》)。有《咸平集》五十卷(今本三十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田锡诗,以宜秋馆刻《宋人集》丁编本爲底本,校以毛晋藏明钞本(简称毛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明张位抄本(简称张本,藏北京图书馆)、汪士钟藏抄本(简称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爲六卷。另从《天台续集》等辑得集外诗二首,附于卷末。
《拟古》是宋代田锡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汉鼎鸿毛轻,
诸侯争弄兵。
吴魏已先定,
玄德思功名。
据鞍髀肉消,
感激泪沾缨。
南阳有奇士,
三顾精诚倾。
龙变得风雨,
指麾霸王成。
日月若长在,
永永悬英声。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上伟大人物的敬意以及对功名和英名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南阳刘备招贤纳士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事迹和伟大成就的赞叹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古代历史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英雄气概和追求功名的崇敬之情。首句“汉鼎鸿毛轻,诸侯争弄兵”,揭示了历史的轻飘和战乱纷争。接着,诗人提到吴国和魏国已经先定,而刘备则思念功名。这表明刘备怀抱着追求功名的梦想,但却身处乱世之中。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刘备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据鞍髀肉消,感激泪沾缨”,这句话描绘了刘备骑马奔波、身体消瘦的场景,同时表达了他对于得到帮助和支持的感激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南阳有奇士,指的是诸葛亮。诗人称赞了诸葛亮的才能和忠诚,形容他三次上山拜访刘备,表达了他对刘备的忠诚和诚心。
最后两句“龙变得风雨,指麾霸王成。日月若长在,永永悬英声”,表达了刘备如龙一般能够引导风雨,指挥战事,成为一代霸主。诗人希望刘备的英名能够像日月一样永久流传下去。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事迹的赞叹和对功名和永恒名声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乱世的忧虑,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希望。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兰亭久陈迹,修竹空自阴。龙山亦凄凉,鲜花谁与簪。英游旷千载,盛事新梅林。四海冯黎州,未妨铁石心。提携到诸子,遍赏江之浔。亭亭姑射仙,玉立何森森。谢氏六君子,对饮香满襟。西郊访老友,奇怪尤可钦。宛然如先生,高臣岁月侵。从兹饱薰风,佳实共鼎鬵。正味悦天下,妙用
弹指圆成八万门,有无无有岂堪论。假设千经并万论,直应迦叶不闻闻。
兰焰芳芬彻晓开,珠光新霭映人来。歌迎甲夜催银管,影动繁星缀玉台。别有朱门春澹荡,不妨芝火翠崔嵬。此时月色同沾醉,何处游轮陌上回。
鹤外唐来有谪星,长江东注冷沧溟。境搜松雪仙人岛,吟歇林泉主簿厅。片月已能临榜黑,遥天何益抱坟青。年年谁不登高第,未胜骑驴入画屏。
玉女依稀夜动机,锦丝历历吐梭脐。水天湛碧全功堕,雪月寒清一色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