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频更岁,为官不救饥。
春生残雪外,酒尽落梅时。
白日山川映,青天草木宜。
年华不负客,一一入吾诗。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擢太学博士、着作佐郎(《容斋四笔》卷一四)。谪监陈留酒税。南渡后,避乱襄汉湖湘。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爲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改礼部。四年,出知湖州。五年,召爲给事中(宋《嘉泰吴兴志》卷一四)。以病告,提举江州太平观。復爲中书舍人。六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爲参知政事。八年,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陈公资政墓志铭》)。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陈与义诗,以元刻《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此本爲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旧说宋刻,藏北京图书馆)及元抄《简斋外集》爲底本。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简称须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斋集》(简称四库本)等。编爲三十一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年华》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与义。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年华
去国频更岁,为官不救饥。
春生残雪外,酒尽落梅时。
白日山川映,青天草木宜。
年华不负客,一一入吾诗。
译文:
岁月流逝,我频繁离开故乡,岁月更替。虽然担任官职,却不能解救百姓的饥饿之苦。
春天在残雪的外面诞生,酒喝尽时正值梅花凋落的时节。
阳光照耀下的山川与青天下的草木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岁月不辜负我这个行旅之人,一一将所见所闻融入我的诗篇之中。
诗意和赏析:
《年华》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陈与义在岁月中的感慨和心境。首先,他表达了对离乡背井的痛苦和对官员身份的无奈。虽然他身为官员,却无法解决民众的饥饿问题,这使得他对自己的职责和能力感到无奈和失望。
其次,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春天是生机勃发的季节,然而,残雪仍未完全融化,梅花已经凋谢。这种景象烘托了岁月的流转和无常,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人事的变迁。
接着,作者通过描绘阳光照耀下的山川和青天中的草木,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山川的景色、天空的蓝色与青绿的草木相互映衬,形成了和谐的画面。这种景象使得作者感到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如此宜人和美好。
最后,作者表示岁月不会辜负他这个行旅之人,他将所见所闻都融入了自己的诗篇之中。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诗歌的热爱和对岁月流逝的把握,他通过诗歌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传达给读者,使得岁月中的点滴都有了永恒的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年华》通过对岁月流逝、离乡背井、自然美景和诗歌创作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和人事变迁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妙和诗歌表达力量的赞美。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和抒发思想的同时,也传达了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对诗歌意义的追求。
民居城栅尽非元,唯有江山似昔年。听讼棠阴遗旧址,按行台旆照晴川。重来自喜恩威洽,别后常嗟岁月迁。道侧老人曾卧辙,拜迎相顾倍怡然。
有耳不听下巴人,有手不写剧秦美新。天生灵物寄我体,可惜秽弃同埃尘。清风百世希文老,一字流传今是宝。谁知堂堂伯夷颂,曾借春晖发枯槁。韩子也复英雄姿,冰寒半峻余文辞。吹嘘自起北海隐,脍炙聊慰西山饥。天荒地老精灵在,处处江湖红散彩。青离孔氏忽自归,今遇龚侯如有待
[黄簇为徽]北方之神,执槿司冬。三时务逐,于焉告功。礼备乐作,归功于神。风马来游,永锡斯民。
秋怀不可奈,驱马漕河边。川跃时闻鲤,林嘶已断蝉。劳心逐外物,回首是残年。强作邀游计,登临却黯然。
篱落秋归见豆花,竹门当水岸横槎。松斋一雨宜清簟,佛室孤灯对绛纱。尽日抱愁跧似鼠,移时不动懒于蛇。西江近有鲈鱼否,张翰扁舟始到家。
秋风昨夜起,碧宙已澄穆。肯乘鸡栖车,远过蜗壳屋。纵无二顷秫,亦有两窗竹。喜逢谏议面,未负将军腹。灯寒一夜话,梦破二年读。贫味故自佳,柔蔬雨中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