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有怀,借韵作一首。
晓凉散策,恨西风不贷,一池残绿。
谁与冰轮捴玉斧,恰好今宵圆足。
树杪翻光,莎庭转影,零乱昆台玉。
荡胸清露,闲须浇下醽醁。
休问湖海飘零,老人心事,似倚岩枯木。
万里亲知应健否,脉脉此情谁属。
世虑难产,天高难问,倚遍阑干曲。
不妨随寓,买园催种松竹。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念奴娇
晓凉散策,恨西风不贷,一池残绿。
谁与冰轮捴玉斧,恰好今宵圆足。
树杪翻光,莎庭转影,零乱昆台玉。
荡胸清露,闲须浇下醽醁。
休问湖海飘零,老人心事,似倚岩枯木。
万里亲知应健否,脉脉此情谁属。
世虑难产,天高难问,倚遍阑干曲。
不妨随寓,买园催种松竹。
中文译文:
思念奴娇
清晨凉爽,我漫步散步,懊恼西风不停息,一池残绿。
谁能和冰轮定下玉斧,恰好今宵圆满。
树顶翻动着光芒,草地上转动着影子,摇曳不定。
心潮起伏,闲来可以喝点酒。
别问湖海的飄泊,老人的心事,像是倚靠在干枯的山岩。
千里之外的亲人应该健康吧,那份思念属于谁。
世间的烦扰难以解脱,天高得难以问候,我倚在栏杆上想着曲调。
何妨跟随住所,买园子催种松竹。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的思念之情为主题,通过写景描写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和思念之情。诗人首先形容清晨凉爽的氛围,然后表达了自己对西风的不满和内心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接下来,诗人用树杪翻光、莎庭转影、零乱昆台玉等意象来表现内心的激荡和思绪的纷乱。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亲人健康的关心和自己无法抒发思念之情的困扰。最后,诗人提出了保持心境平和的建议,通过种植松竹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整首诗清新自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痴迷和忧伤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一些比喻和意象,增加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性。通过诗人对自然的感受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真挚表达,这首诗呈现出浓郁的宋代诗人特有的情感和意境。
春风浩荡作春阴,弱燕归来不自禁。白塔昏昏才半露,青山淡淡欲平沉。裘茸细雨初惊湿,屐齿新泥忽已深。直怕楼高生客恨,不因病起倦登临。
东风吹雨宿尘轻,丱丱村原正晓晴。远树有花皆辨色,好峰无数不知名。云开雁鹜横长塞,草绿牛羊上废城。欲向燕山还极目,夕阳时候更分明。
东坡笑说吃龙肉,舌底那知己燕津。能省燕津真有味,会言龙肉不为珍。
岩石玲珑翠竹斜,木犀依约又残花。长官婢我无才思,却忆东堂旧作家。
龟山寺里访遗尘,铁佛苔封丈六身。追蠡有铭稽甲子,支祈无害念庚辰。渡淮独鸟斜斜日,送客飞花渺渺春。暂倚高风一回首,白云如海正愁人。
不将高盖竟烟尘,自向蓬茅认此身。唐祖本来成大业,岂非姚宋是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