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初下,望重湖远水,长云漠漠。
一叶扁舟谁念我,今日天涯飘泊。
平楚南来,大江东去,处处风波恶。
吴中何地,满怀俱是离索。
常记送我行时,绿波亭上,泣透青罗薄。
樯燕低飞人去后,依旧湘城帘幕。
不尽山川,无穷烟浪,幸负秦楼约。
渔歌声断,为君双泪倾落。
张孝祥(一一三二~一一七○),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歷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第一。方第,即上疏言岳飞冤狱,忤秦桧,授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桧死,召爲秘书省正字,累迁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爲御史中丞汪彻劾罢。寻起知抚州。孝宗即位,知平江府。召爲中书舍人,迁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贊军事。领建康留守。力贊张浚主战,爲宰相汤思退所忌,以张浚党落职。思退罢,起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復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权荆湖南路提点刑狱,迁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干道五年(一一六九),因疾力请归养侍亲,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六年,卒。年三十九。有《于湖集》四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宣城张氏信谱传》,《宋史》卷三八九有传。 张孝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慈谿李氏藏宋刊《于湖居士文集》(其中诗十一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念奴娇》是宋代张孝祥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星沙初下,望重湖远水,
长云漠漠。
一叶扁舟谁念我,
今日天涯飘泊。
平楚南来,大江东去,
处处风波恶。
吴中何地,满怀俱是离索。
常记送我行时,
绿波亭上,泣透青罗薄。
樯燕低飞人去后,
依旧湘城帘幕。
不尽山川,无穷烟浪,
幸负秦楼约。
渔歌声断,为君双泪倾落。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离故乡远行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星沙初夜的景象,远望着湖水,长长的云雾漂浮在天空中。在这片浩渺的水面上,一叶小舟漂泊在哪里,谁还会记得我呢?如今我漂泊在天涯,平原上的楚地向南延伸,大江东去的波浪处处危险。在吴中的某个地方,我满怀着离别的忧伤。我常常回忆起离别时的情景,在绿波亭上,眼泪湿透了青色的薄绢。当樯燕低飞,人已离去,湘城的帘幕依然挂着。无尽的山川,无穷的烟浪,我庆幸能够承担起秦楼的约定。渔歌声断了,为了你,我双眼的泪水倾泻而下。
赏析:
《念奴娇》是一首以离别为主题的诗词,表达了作者在离乡别井之后的思乡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景物描写,通过描绘星沙初夜的景象、湖水、云雾和船只漂泊等,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作者以自己漂泊天涯的遭遇来表达离别的痛苦和孤独,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中的吴中、湘城等地名,给人以具体的空间感,增强了离乡情怀的真实感受。
诗中还融入了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和对离别寄托的希望。他不畏艰险的大江风波,怀揣着离故乡的忧伤,但仍然庆幸自己能够承担起秦楼的约定,表现出一种坚强和乐观的心态。诗的结尾以渔歌声断、双泪倾落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念奴娇》以其优美的词句、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展示了张孝祥才情的高度和对离别主题的独到抒发,被视为宋代爱国诗人的代表作之一。
苍帝妃嫔总素装,胜游常是遍江乡。玉楼谪堕迟归去,冷淡工夫笑我忙。
无门为法门,三关何用立。熟处即难忘,又从这里人。
是非一醉了无余,唯有胸中万卷书。已把人生比蘧传,更将江浦作阶除。欲眠宾客従教去,倒卧氍毹岂暇舒。京洛旧游真梦里,秋风无复忆鲈鱼。
后顾茫茫虎穴身,忍将多难累红裙。君看十万头颅价,遍地鉏麑欲噬人。
后命既灵。王人反旆。兴言出祖。饮饯于迈。旍旐泱泱。轺轩蔼蔼。和风弭尘。清晖映盖。
听说西方无量乐。凡夫浅智难图度。随有愿度无不获。何劳萦。珠衣绮馔黄金宅。地似掌平尤广博。八功德水非穿凿。白藕花中胎可托。三生约。如今岂可轻抛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