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未有以品题,乞援香月堂例。
欣然许之,且用前遍体制戏赋
是谁调护,岁寒枝、都把苍苔封了。
茅舍疏篱江上路,清夜月高山小。
摸索应知,曹刘沈谢,何况霜天晓。
芬芳一世,料君长被花恼。
惆怅立马行人,一枝最爱,竹外横斜好。
我向东邻曾醉里,唤起诗家二老。
拄杖而今,婆娑雪里,又识商山皓。
请君置酒,看渠与我倾倒。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念奴娇》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念奴娇》中文译文:
思念奴娇,参与前人品评题诗,恳请得到香月堂的支持和例行的赞赏。他们欣然答应了,同时也使用了他之前所写的体制戏赋,但是现在是谁来维护这些作品呢?岁寒时节,树枝上的苔藓都将它们包裹起来了。茅舍疏篱在江边的路上,清澈的夜晚,月亮高挂在小山上。摸索着应该知道,曹操、刘备、沈约、谢安,更何况是寒冷的天空破晓时分。芬芳的一生,料想君子长久以来都被花所纠缠。惆怅地站在马前的行人,最喜欢的一支竹子,在竹外倾斜得很好。我曾经在东邻的醉乡中,唤起了两位老诗人的回忆。如今我拄着拐杖,独自一人在雪地中婆娑前行,又认识了商山皓。请你置酒,和我一起倾诉心事。
诗意和赏析:
《念奴娇》是一首描绘辛弃疾内心孤独寂寞、怀念过去友人和辉煌岁月的诗词。诗中辛弃疾向香月堂请教前人的诗词作品,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和赞赏,以及寻找到能够继承前人文学传统的人。然而,岁月已经过去,辛弃疾感到自己孤独无助,就像树枝上被苔藓覆盖一样。他对过去的友人和文学巨匠感到惆怅,尤其是在冰冷的清晨,他意识到自己的芳华已逝,而君子之道被琐事所纠缠。然而,他仍然寻找着希望,希望能够在雪地中获得一种新的理解和启示。最后,他邀请读者一起分享他的心情,共同畅谈。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辛弃疾的内心寂寞和对过去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友谊、文学和人生的追求和感慨。它展示了作者对前人文学的敬仰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同时也抒发了对壮美自然和诗意人情的渴望。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一种忧伤而又振奋的感觉,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清秋访林馆,寒碧凝瑶风。冷入琅玕聚,凉生琛玉丛。枝枝撑明月,叶叶起清风。朝云挂余翠,夕照摇残红。断鸦噪言宿,鸣凤栖复冲。扶疎玉梵府,析蔌水晶宫。露花滴翡翠,烟絮缠蛟龙。万竿响笙竽,一林撼丝桐。饮罢身欲蜕,联镳翔太空。
福胎当日起燕然,始信兴亡不属天。谋国自知无秘计,何时归把牧羊鞭。
春风摇溪溪摇天,刘郎诗思如涌泉。已怜飞花太狼籍,却爱芳草长芊绵。痴儿了事从渠了,万古寒空没飞鸟。北海樽中兴味长,邯郸枕裹功名小。南山北山云崔嵬,君胡不歌归去来。山中交游苦相忆,玉柱瑶瑟生浮埃。
承平非不久,淮地只凋疎。负贩资安郡,蒿莱塞旧闾。近江犹若此,穷徼复何如。可议轻征战,仍闻急转输。
一身兼抱百忧虞,忽忽如狂久废书。畴昔心期俱丧勇,此来腰疾更悉虚。久闻阳羡安家好,自度渊明与世疏。亦有未归沟壑日,会应相近置田庐。
平揖天风一望来,苍崖万仞两分开。是中猨鹤亦难得,只有龙云相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