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有些子,言中设网罗。
布毛吹起处,依旧不离窠。
释师范(一一七七~一二四九)(生年据《语录》卷二),号无准,赐号佛鑑,俗姓雍,梓潼(今属四川)人。九岁出家,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受具戒。六年,至成都,遇瞎堂高弟尧首座,请益坐堂之法。同年秋出峡,至荆南见玉泉俨。七年,见保宁无用全、金山退庵奇。又至四明,依育王秀巖瑞。后至钱塘,见松源岳于灵隠,往来南山,屡入肯堂充室,栖迟此山六年。继至吴门谒万寿无证修,又往西华秀峰依破庵先,往华藏依遯庵演。三年復还灵隠。时破庵居第一座,侍破庵开山广惠,三年散席,同登径山。又三年,偕破庵过天童扫密庵塔,留天童依息庵观,又返径山。破庵死,访旧友云窠巖于穹窿,并随之迁瑞光,皆爲首座。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入住庆元府清凉寺开法。居三年,移住镇江焦山普济寺。又迁庆元府雪窦山资圣寺、阿育王山广利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诏住临安府兴圣万寿寺。淳祐九年卒。爲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有《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粲无文撰《径山无准禅师行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二《径山佛鑑禅师墓志铭》。 释师范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语录》中单编的颂古、偈颂、贊等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鸟窠赞》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师范。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佛法有些子,言中设网罗。
布毛吹起处,依旧不离窠。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佛法的一种境界,诗人通过描绘鸟儿在窠中的情景,抒发了对佛法修行者的赞美和理解。诗人认为佛法的教诲就像是一张巧妙设下的网罗,能够捕捉到人们内心深处的困惑与迷惑。然而,就像风吹动鸟窠时,鸟儿的羽毛仍然停留在窠中一样,佛法的教诲虽然能够震撼人心,但真正的修行者却能坚守内心的本真,不受外界诱惑的干扰。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佛法的境界与鸟儿在窠中的形象相结合,形成了富有哲理的诗意。诗人以鸟窠为象征,喻示佛法对人们内心的触动和洞察。诗中的鸟窠被风吹动,但鸟儿的羽毛却依旧停留在窠中,传达了修行者对佛法教诲的领悟,即修行者能够在外界变幻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这种境界的达成需要修行者具备坚定的信念和内心的深度觉知。
诗词《鸟窠赞》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法修行者的赞美和理解。它启示人们要在喧嚣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不受外界诱惑的干扰,从而实现内心的解脱与自由。
一水奔流叠嶂开,谿头千步响如雷。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
岁暮风霜惨,村深草棘稠。力衰行每蹇,衣薄鼻多鼽。久矣当长往,悠然尚小留。儿童报炊熟,得饱且忘忧。
晓发云灵山,千憩灵泉山。两山信有灵,相对各开颜。阿师达磨孙,文字昔所删。戏出香积供。怜我半生孱。时维春物老,馀花见班班。杜宇闹蒙宇航局,胡蝶舞清闲。大似师说法,奥咱闢重关。市区巧攘夺,日中谁先还。请以一枝筇,从师两山间。
恤饥共设三冬粥,稽首诸公。但愿家丰。些小慈悲米济穷。好那容。道心长在常行善,性命圆融。自是心通。缚马拎猿引虎龙。赴蓬宫。
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雨过溪头鸟篆沙,溪山深处野人家。门前桃李都飞尽,又见春光到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