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子阳愚饱谙事,贾生恸哭漫多愁。
无言天道何须问,毕竟人间春复秋。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宁子》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宁子阳愚饱谙事,
贾生恸哭漫多愁。
无言天道何须问,
毕竟人间春复秋。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宁子和贾生都是形容诗人自己的角色。宁子表示诗人自己,阳愚饱谙事则表明诗人对世事的了解和经历。贾生则象征着人生中的苦闷和悲伤。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天道和人生的思考。他认为天道是无言的,不需要人来质问。人们在人间经历了春夏秋冬的轮回,毕竟人生中的喜悦和忧愁都如同四季的更迭一样,是不可避免的。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宁子和贾生这两个角色,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捉摸的特性。他认为人们不需要过多地质问天道的意义,而是应该接受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诗中的宁子和贾生代表了诗人对自己的思考和体验,他们的存在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了情感和人生的厚重。诗人通过描绘人生的喜悦和忧愁,以及四季的更迭,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领悟。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展开,语言简练而有力,意境深远。通过对人生和宇宙的抒发,诗人在短短的几句中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和感慨。这种简洁而富有内涵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人思考。
论文敩学两髫年,访旧同来雪上颠。我步鲤庭心欲折,公登龙坂足何缘。后凋尚喜无双士,不韡真惭大少连。桂楫又浮湘水去,家山回首共凄然。
武帝祈灵太乙坛,新丰树色绕千官。那知今夜长生殿,独闭山门月影寒。
人人不省,日日光阴急。*路是轮回,前途事、暗中似漆。观公风貌,俊格最青春,多清净,少贪求,善事休交失。虚情娇态恰似便蜜。晓夜采花忙,合和成、谁人啖汁。若还悟此,目下便回头,蓬莱路,彩云端,
数雁横空送断霞,穷秋游子向天涯。泉甘野店黄梁酒,霜重荒原白菊花。满目动灰伤井邑,回头佳气恋京华。故人他日如寻我,试问云溪旧钓沙。
肇汝方既诞,发祥良在兹。慧敏标弱龄,珪璋渺前期。服志远鄙俗,规行多惠仪。性成亶纯孝,疗母宁捐躯。母患乃始平,子先朝露摧。慈爱二纪中,瞥若冲飙驰。虚位委空馆,胤类无孑遗。天道苟不虚,在数安可推。沉忧达晨暮,仿佛盈人思。翰墨芳余迹,形音恍当时。起居常若随,顾影
天高正寥泬,深夜群动阒。秋声从何来,淅沥复萧瑟。须臾忽澎湃,愁思若凄恻。罢琴试静听,纷纷鸣四壁。有如贾少年,流涕重太息。时事已凄凉,挽仰一今昔。嗟余复何言,抱此长戚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