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珠亭上客,来想弄珠人。
野草迷晴岸,垂杨暗晚津。
天涯羁旅地,村落寂寥春。
何处皤然叟,扁舟下钓纶。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弄珠宁春日闲望》是宋代文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弄珠亭上客,
来想弄珠人。
野草迷晴岸,
垂杨暗晚津。
天涯羁旅地,
村落寂寥春。
何处皤然叟,
扁舟下钓纶。
诗词的中文译文:
在弄珠亭上的客人,
想起了玩弄珠子的人。
野草迷失了晴朗的岸边,
垂柳掩映了暮色中的渡口。
在天涯作为羁旅之地,
村落里春天寂寥无声。
在何处有一位皤然的老人,
乘着小船垂钓着渔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寂寥的春日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弄珠亭上的客人在这个宁静的春日闲暇时光里,回忆起曾经玩弄珠子的人。野草茂盛的岸边被春雨浸润,使得景色朦胧迷离。垂柳倒映在暮色中的渡口,给人一种隐秘而神秘的感觉。
诗中提到的天涯羁旅地和村落寂寥春,暗示了诗人的旅途经历和他所处的环境的荒凉和静谧。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叹着人生的无常和孤独。最后两句描绘了一位皤然的老人,乘着小船在湖泊或江河中垂钓,这是一种安静、放松和思考的方式。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展示了对于寂寥和宁静的追求。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寓意的情景,诗人引发读者对人生哲理和内心深处思考的共鸣。
织成锦衾碧间红,缭以吴绵四五通。锦上鸳鸯三十六,双栖夜夜水纹中。
晓嶂猿开户,寒湫鹿舐冰。当空吟待月,到晚坐看山。(以上见《纪事》)一年三领郡,领郡管仙山。(赠段成式,见《语林》)
溪光曲曲村,花影重重树。风物小桃源,春事还如许。情知送客来,又作寻芳去。可惜一春诗,总为闲愁赋。
拂拂云衣冠紫烟,已为丁令一千年。留君且伴居山客,幸有松梢明月天。
龙公底戏剧,长啸暝江天。雨鹊翻仍语,风舟舞不前。
翠鸾不隔巫山路。无人肯指行云处。徙倚最高楼。秋波春望愁。先来愁似雾。更下丝丝雨。芳径溅香泥。苔花滑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