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偶成》

种花红不实,俗客醉仍喧。
拔去树嘉谷,日无人过门。

作者介绍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作品评述

《偶成》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王令。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种花红不实,
俗客醉仍喧。
拔去树嘉谷,
日无人过门。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幅静谧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喧嚣和浮华的厌倦之情。作者观察到种植的花朵并没有开出鲜艳的颜色,而那些追逐繁华的俗客们仍然沉醉在嘈杂声中。为了摆脱这种喧闹和浮躁,作者选择离开繁华的地方,远离尘嚣,过上宁静的生活。

赏析:
《偶成》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繁华和虚荣的厌倦之情,同时展现了对宁静和淡泊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花朵没有开出鲜艳的颜色,象征着物质欲望的空虚和虚假的表象。而那些被称为俗客的人们,他们仍然陶醉在尘世的喧嚣中,无法摆脱世俗的纷扰。通过描绘这些对比,作者表达了对于淡泊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于世俗繁华的拒绝。

诗中的"拔去树嘉谷,日无人过门"意味着作者选择离开繁华的地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种选择显示了作者对于物质和名利的超脱,追求心灵的净化和内在的丰盈。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形象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于宁静生活的追求。它呈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让人感受到恬静与宁谧的美感。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内心世界和尘世的思考。

  • 《青玉案》

    红纱绿春风饼。趁梅驿、来云岭。紫桂岩空琼窦冷。佳人却恨,等闲分破,缥缈双鸾影。一瓯月露心魂醒。更送清歌助清兴。痛饮休辞今夕永。与君洗尽,满襟烦暑,别作高寒境。

  • 《广东转运张公挽辞二首》

    寄委频承宠,经营未尽才。方从舆轿去,忽逐逝川回。返葬京阡远,遗思粤俗哀。人知有馀德,嗣子蹑兰台。

  • 《甘陂寺》

    晓发山间寺,篮与冒朔风。雪融溪涨碧,云漏日穿红。岁月尘埃里,江山醉梦中。人生要家处,浪出笑庞公。

  • 《代仲舅尚书赋江山得助楼》

    江山信美非吾土,王粲登楼意凄楚。丽谯井干高则高,未免绮罗相滓污。君家华屋照城隅,丹壁重重不知数。谁令作此三层楼,雪脊干霄千尺所。几番贻书来索诗,只许归田为君赋。快哉今日真得归,无复黄尘涴巾屦。试凭栏干俯人世,城郭村畦可枚数。四山云物任卷舒,大江波涛恣吞吐。

  • 《满庭芳》

    独立星坛,高穹仰望,志诚修设威仪。名香频*,谨谨奏青词。唯愿众生慕道,心通解、无执无迷。归真正,玄门隐密,一志永无移。都缘心返复,狂图捏怪、纽班胡为。色情增长,道德渐亏衰。似恁拖泥带水,全不念、先圣根基。经中道,人能清净,天地悉皆归。

  • 《春日田园杂兴》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