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涉江东路,平地雪盈尺。
明日登芙蓉,晴天开晓日。
朅自婺源来,阴雨连朝夕。
瘦马逼云际,又断檐间滴。
顾我亦何人,市朝欲扫迹。
平生诗酒交,落井仍下石。
那知涉畏途,乃烦造化力。
要知万里行,人谪非天谪。
衡云霁韩愈,海市呈苏轼。
君知此理不,鬼物护狂直。
邓肃(一○九一~一一三二),初字至宏,改德恭(《默堂集》卷二○《郑德恭字序》),号栟榈,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师事李纲,入太学。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作诗讽谏花石纲,诏放归(《宋史》卷二二《徽宗四》)。钦宗嗣位,授鸿胪寺主簿。尝诣金营,留五十日而还。金人立张邦昌,奔赴南京。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守右正言(《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五),不三月凡抗二十疏。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忤执政,送吏部。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主管江州太平观。二年,避寇福唐,以疾卒,年四十二(明万历《栟榈先生文集》附录《栟榈先生墓表》)。有《栟榈集》二十五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六卷)。《宋史》卷三七五有传。 邓肃诗,以明正德罗珊刻《栟榈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刻本(十二卷、附录一卷,残存卷一至七以及附录,简称万历本,藏北京图书馆)、清道光刻本(简称道光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一《栟榈诗集》(简称诗集),并酌校清曹琰抄本(简称曹抄,藏北京图书馆)等。底本文字漫漶处,则径据万历本补足。
《偶成》是宋代邓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涉江东路,
平地雪盈尺。
明日登芙蓉,
晴天开晓日。
朅自婺源来,
阴雨连朝夕。
瘦马逼云际,
又断檐间滴。
顾我亦何人,
市朝欲扫迹。
平生诗酒交,
落井仍下石。
那知涉畏途,
乃烦造化力。
要知万里行,
人谪非天谪。
衡云霁韩愈,
海市呈苏轼。
君知此理不,
鬼物护狂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他在旅途中所遭遇的困难和挫折,同时也抒发了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和对同道之情的感慨。
诗的开篇,作者描述自己涉足江东路,却意外地发现平地上积雪已经堆积有尺的厚度。这种不寻常的景象预示着作者旅程的艰难和险阻。
接着,作者预言自己明天将登上芙蓉山,期待着晴天和初升的朝阳。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同时也映射出他对自己人生的追寻和向往之情。
然而,接下来的几句中,作者描述了阴雨连绵的日子,瘦弱的马匹逼近云层,屋檐间的滴水声不断。这些描写表现了作者所面临的险恶环境和逆境中的孤立与困苦。
诗的下半部分,作者回顾了自己的身份和经历。他不禁思考自己在市朝中的地位和名望,感到追求功名令人厌倦。他提到自己平生酷爱诗酒,并以一个落井下石的比喻,暗示社交中的尔虞我诈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最后两句,作者表达了对命运的疑惑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他认为人的命运并非完全由天注定,而是受到个人努力和选择的影响。他引用了韩愈和苏轼的名字,暗示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脱颖而出,而非依赖命运。
整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困境和内心的挣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深思。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个人经历的抒发,折射出作者对人生真谛的思索和对追求的执着。
大暑涉长川,前山后山深。忽逢轮囷木,投得数亩阴。仆夫六七人,卧起且呻吟。念尔亦太劳,独佚我何心。试为苏门啸,冷泠鸾鹤音。遗声满坑谷,爽气回中林。松风为之兴,凉冷破烦襟。神骨斗醒快,炎蒸岂能侵。安得写此怀,寄之朱丝琴。
萧然日月岸纶巾,春满幽园肯倦行。一事尚须烦造物,看松微雨看梅晴。
风清玉蟾莹,霜薄翠鸾愁。夜深羽衣一曲,如在月宫游。色占名园琪树,香动仙岩贝阙,携手正宜秋。登科当小试,私语更低头。赤栏桥,金粟影,绣帘钩。荷花六郎模样,消得一风流。遗落文昌籍姓,重叠太妃名字,声价满神州。贮君鸳鸯阁,期我凤凰楼。
日面月面,突出难辨。拟欲抬眸,空中两片。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只隔青山百余里,都无消息是何如。春来虽有游人使,逆旅情怀懒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