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偶得巾样问老匠云正古漉酒巾也》

漉酒陶元亮,名传尚有巾。
方成执鞭志,更著捧心人。
待菊须簪发,临流拟祓尘。
乃翁真处士,吾党祗间民。

作者介绍

戴表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帅初,又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又称质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入太学,七年第进士,授建康府教授。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临安府教授,不就。元兵陷浙,避乱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卖文自给。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荐爲信州教授,秩满改婺州,以疾辞。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自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 戴表元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九年刊《戴先生文集》爲底本。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偶得巾样问老匠云正古漉酒巾也》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戴表元创作的作品。诗人描述了自己偶然得到了一块漉酒所用的陶巾,并向老匠询问这块巾的历史和由来。诗人通过描写陶巾的传世之美以及其背后承载的文化与情感,表达了对传统工艺和文化的赞美,以及对民间智慧和劳动者的敬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陶巾的敬重和情感。首先,诗人将陶巾与漉酒工艺联系起来,突出了陶巾的实用价值和历史传承。陶巾是漉酒过程中用来过滤杂质的工具,因其在制作工艺和效果上的特殊之处而在民间得到了广泛传承和使用。诗人把这种普通而重要的工艺道具放在诗的中心,表达了对民间工艺和智慧的尊重。

其次,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对陶巾的喜爱和对巾背后故事的好奇,展示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关注。诗中提到的陶巾是由老匠云正古制作的,这位匠人的名字和制作陶巾的技艺都留传至今。诗人在询问陶巾的历史和由来时,表现出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渴望和钦佩。

最后,诗人将自己与老匠和陶巾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中提到的执鞭志和捧心人,意味着诗人追求真实和美好的生活态度。诗人心怀敬意,等待着菊花开放时戴上陶巾,准备在溪流边洗净尘埃,象征着对清新自然和精神净化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陶巾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溯,表达了对民间工艺和劳动者的敬意,以及对美好生活和精神净化的追求。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和富有意境的描写,展示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对传统和人文精神的珍视。

  • 《六月雨十一首》

    彭城夜雨悲翁季,手植堂前双桂秋。竹马吾何计东阁,巾车何自乐田畴。棣华颇换椿萱树,雁影平沉橘柚洲。更忆北山移植处,钓鱼竿底玉醪篘。

  • 《初五日晓寒,浙人谓之蚕寒,盖麦秋寒也》

    岁岁春寒欲去时,麦牵蚕惹不放归。早知今晓犹差冷,未肯疏它旧裌衣。

  • 《任安道生日》

    九分才是一分春,从此看春更七旬。行世功名初发脚,出门富贵即随身。棋逢要路方高著,马得亨冲定轶尘。伏枥自怜吾久矣,傍观甘作烂柯人。

  • 《吕居仁挽词三首》

    江左欣初见,倾输便豁然。挽留尝一粥,契阔已三年。老去无新得,书来每自鞭。幽明虽永绝,凛若在吾前。

  • 《解嘲》

    一壑栖迟久,多生习气消。行藏无媿怍,梦觉两逍遥。倩鹤传山信,疏泉洗药苗。晚来幽兴极,乘月过溪桥。

  • 《寄邓道士》

    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幽人不可见,清啸闻月夕。聊戏庵中人,空飞本无迹。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