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偶然五首》

乐禅心似荡,吾道不相妨。
独悟歌还笑,谁言老更狂。
偶然寂无喧,吾了心性源。
可嫌虫食木,不笑鸟能言。
隐心不隐迹,却欲住人寰。
欠树移春树,无山看画山。
居喧我未错,真意在其间。
虏语嫌不学,胡音从不翻。
说禅颠倒是,乐杀金王孙。
真隐须无矫,忘名要似愚。
只将两条事,空却汉潜夫。

作者介绍

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灵运十世孙也。居杼山,文章儁丽,颜真卿、韦应物竝重之,与之酬倡。贞元中,敕写其文集,入于祕阁。诗七卷。 皎然,福州人。嗣灵峰。住福州长生山,世称长生和尚。诗二首。(《全唐诗》卷八一五所收皎然为贞元间僧,此为另一人)

作品评述

《偶然五首》是唐代诗人皎然创作的一首诗词,描写了作者在禅修中获得的心灵宁静与自由的境界。

译文:
乐禅心似荡,吾道不相妨。
独悟歌还笑,谁言老更狂。
偶然寂无喧,吾了心性源。
可嫌虫食木,不笑鸟能言。
隐心不隐迹,却欲住人寰。
欠树移春树,无山看画山。
居喧我未错,真意在其间。
虏语嫌不学,胡音从不翻。
说禅颠倒是,乐杀金王孙。
真隐须无矫,忘名要似愚。
只将两条事,空却汉潜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诗人皎然在禅修中所体会到的宁静与自由,表达了诗人对禅修之道的理解和追求。

诗的第一句“乐禅心似荡,吾道不相妨”意味着作者在禅修中心情愉悦,禅修与个人修行并不冲突。

接下来的几句“独悟歌还笑,谁言老更狂”表达了作者对乐观豁达的态度,不受他人对自己年老的评价所困扰,自信满满。

“偶然寂无喧,吾了心性源”意味着作者能够在宁静的环境中超脱喧闹,达到心性的境界。

“可嫌虫食木,不笑鸟能言”把诗人比喻为虫子咬食木材,但他并不会对鸟儿能够歌唱而嫌弃,以此借喻诗人能够宽容接纳他人的存在与差异。

“隐心不隐迹,却欲住人寰”表达了作者隐逸的愿望,虽然他内心深居不波,但仍然希望居住在人间。

接下来的几句“欠树移春树,无山看画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认为动态的欠树比静止的春树更有生机,自然界中不存在理想中的完美山景。

“居喧我未错,真意在其间”意味着即使在喧嚣的环境中,作者内心仍然能够保持真实的情感和意义。

“虏语嫌不学,胡音从不翻”表达了作者对外来文化的排斥,表示自己不愿学习或模仿虏夷的语言和音调。

“说禅颠倒是,乐杀金王孙”表达了对于那些以修禅为幌子却实际上利用禅修之名行骗的人的不满和愤慨。

最后几句“真隐须无矫,忘名要似愚。只将两条事,空却汉潜夫”意味着诗人认为真正的隐逸应当不矫揉造作,对名利不争,专注于境界的提升。诗人把汉潜夫作为自己的艺名,透露出自己钟情隐逸的生活方式。

  • 《寓言》

    流年五十前,朝朝倚少年。流年五十后,日日侵皓首。非通非介人,谁论四十九。贤哉蘧伯玉,清风独不朽。

  •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

    不赋杜鹃三十秋,今愁不比昔时愁。杜鹃岂是催春去,为见春来啼不休。

  • 《寿安公主出降》

    沩水闻贞媛,常山索锐师。昔忧迷帝力,今分送王姬。事等和强虏,恩殊睦本枝。四郊多垒在,此礼恐无时。

  • 《头风戏作》

    出门处处皆桃李,我独呻吟一室中。只道有诗敺疟鬼,谁知无檄愈头风!

  • 《书友人壁》

    不问人间事,连年鸟外居。白云吟次见,青壁醉来书。扫石秋苔駮,开窗夜月虚。于时已无念,生计有樵渔。

  • 《呈仓皇使觅官书》

    岁月蹉跎发已丝,埋头自笑有书痴。故人倘解怜清好,归去山记补缺遗。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