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吾无望古人,有常犹愈翟公门。
贪荣但可骄妻妾,死义方堪托子孙。
董生鸡哺宁求报,元了雉媒莫少恩。
俗物茫茫随野马,英雄千载赤心存。
王迈(《永乐大典》引作王君实)(一一八四~一二四八),字实之,一作贯之,号臞轩,仙游(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潭州观察推官,改浙西安抚司干官。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爲考试官,因显擿详定官不公被黜。调南外睦宗院教授,时真德秀知福州,力爲之助。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试馆职,次年,爲秘书省正字(《南宋馆阁续录》卷九),轮对直言,忤旨,出通判漳州。又因应诏言事,削秩免官。久之,復通判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通判吉州,迁知邵武军。八年卒,年六十五(《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二《臞轩王少卿墓志铭》)。有《臞轩集》二十卷(《续文献通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辑爲十六卷,其中诗五卷。《宋史》卷四二三有传。 王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偶书警俗》是宋代文人王迈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对社会风俗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的欣赏、对俗世的警醒以及对英雄精神的赞扬。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大雅吾无望古人,
有常犹愈翟公门。
贪荣但可骄妻妾,
死义方堪托子孙。
董生鸡哺宁求报,
元了雉媒莫少恩。
俗物茫茫随野马,
英雄千载赤心存。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大雅之道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的景仰和仰慕。作者认为自己无法望及古人的风采和境界,但依然希望自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种持久的品德修养,就像翟公门一样。翟公门是指翟仲明,他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以其高尚的品行和持久的修养而闻名于世。
接下来,诗词着重揭示了社会风俗中的一些问题。作者指出,追逐名利的人只会沉迷于享受妻妾的荣华富贵,而无法追求更高尚的境界。然而,真正的价值在于为正义和义务而奋斗,这样的精神才能够使人在生死面前托付子孙。这里提到了董生和元了,董生是指董仲舒,他是西汉时期的儒家学者,号称"鸡鸣先生",强调了为人处世的正义和道义;元了指的是元世祖忽必烈,他是蒙古帝国的建立者,媒介了蒙元时期的政治恩情。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精神的赞扬。作者认为,尽管世俗的事物繁杂无常,如同野马一样随意而行,但真正的英雄精神却能够在历史长河中流传千载,坚守赤子之心。这里的英雄指的是那些在历史中表现出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的人物。
综上所述,《偶书警俗》这首诗词通过对古人的赞颂、对社会风俗的警醒以及对英雄精神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的思考。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古代道德伦理观念的崇高追求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灵珠蟠泥沙,积水不能掩。贤人畜美德,岂必自标检。陈生世同财,百口共丰俭。远居岭海间,天质非陶染。邦人慕其行,门辨日衰减。祥木并殊柯,童童植轩槛。或欲揭其门,令人识仪范。愚公私不然,外奖由内歉。已能孝悌著,默致神灵感。何必赐牛酒,然后明褒贬。况兹诗咏末,琐琐
三年尝尽万间关,力怯强弓寸寸弯。何日变成闲世界,与君夜月对湖山。
省得离家日,秋风吹我衣。客吟诗句赠,儿问几时归。独宿孤村馆,长怀旧竹扉。羁愁不堪触,山雨暗斜晖。
白云捧拥到危巅,杰阁翚飞倚半天。谷响颇疑吟木客,潮囘坐见变桑田。几重山隔几重海,一日身闲一日仟。真乐无如会心处,林花野鸟亦欣然。
高贤众所怀,众理应取是。如何济众事,难成复易毁。功成身无与,天运亦复尔。轩裳役群愚,儿曹眩文绮。
云开见山家,云合失山路。闻语知有人,欲寻已迷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