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智纷纷总一丘,身心役役谩多忧。
山林未必胜城市,触处能欢即自由。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偶题》是一首宋代诗词,由陈宓创作。诗中描述了纷杂的愚蠢和智慧在社会中并存的情景,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身心疲惫和繁忧的感受。诗人认为山林并不一定比城市更加美好,只要能够在触碰的瞬间感到欢愉,就是真正的自由。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愚智纷纷总一丘,
身心役役谩多忧。
山林未必胜城市,
触处能欢即自由。
这首诗词通过对愚蠢和智慧相互交织的描绘,展示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作者用"愚智纷纷"的形容词来形容这个世界,表明智慧与愚蠢在人类社会中并存。"愚智纷纷总一丘"意味着无论智慧还是愚蠢,都在同一个世界中共存。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身心的疲惫和忧虑。"身心役役谩多忧"揭示了作者处于忧虑之中,感受到了来自生活的压力和困扰。
然而,诗人并不认为山林一定比城市更好。他认为只要在触碰的瞬间能够感到欢愉,就是真正的自由。这里的"山林未必胜城市"反映了诗人的独特观点,他认为自由与所处环境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来自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的多样性和个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它提醒人们在纷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自由和欢愉,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找到真正的自由。
乐退安贫知是分,成家报国亦何惭。到还僧院心期在,瑟瑟澄鲜百丈潭。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共语。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圣主重行幸,六虬法乾旋。北巡初避暑,东祠已祈年。群官从清尘,粲若星丽天。前扬豹尾竿,左靡鱼须旃。瀚海通汉月,萧关绝胡烟。愿奉千龄乐,皇躬长泰然。
晓行出日归流萤,二童一马尘蒙缨。道傍老翁笑相语,道上夫子真劳生。有田观我奉甘旨,无技耸世难公卿。从渠自嗤我自乐,天风振木哦诗声。
我着紫绮裘,俯视蓬莱洲。手把八空气,纵身云中游。
出郭心易清,看山眼难饱。疏疏水中梅,残雪相与好。岁华云已晚,官况良自笑。日暮城东门,霜风动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