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偶题》

越女收龙眼,蛮儿拾象牙。
长安千万里,走马送谁家。

作者介绍

殷尧藩(780—855),浙江嘉兴人。唐朝诗人。唐元和九年(814)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殷尧藩的文学成就

  著有《忆江南》30首,被白居易赞为“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殷家三十章”。现在这组诗已不存。殷尧藩早年贫困失意,后来为官又做隐士,其诗既有个人遭际的牢骚,也有从军建功立业的企望。其中写羁旅生活较为深切。《全唐诗》存其诗1卷。

作品评述

《偶题》是唐代殷尧藩创作的一首诗词,内容描述了越女收龙眼、蛮儿拾象牙的情景,并带出了长安千万里、走马送谁家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可以为:

越女收龙眼,
蛮儿拾象牙。
长安千万里,
走马送谁家。

诗中的“越女”指的是越国的女子,表示了她们慎重地收集龙眼这种珍贵的果实,而“蛮儿”则指的是边疆地区的少年,他们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拾取象牙这种奇珍异宝。

接着,诗中出现了“长安千万里,走马送谁家”的句子,这是诗人的思索之处。长安是唐朝的都城,远在千万里之外,而走马送谁家,则暗示着长安的繁华和庞大。这句诗意可以理解为诗人感慨时光流转,既有越国与边疆的儿童,又有长安的都市繁荣,而这背后的珍宝和财富又会被送去哪家。

这首诗词中的意境简约而深远,通过对越女、蛮儿、长安的描绘,诗人通过对时间与空间的跨越暗示着诗歌中不同世界之间的联系。同时,通过写实与想象的结合,折射出社会百态和人生变迁的意味。整首诗词篇幅短小,却表达了深沉的诗意。

  • 《太常乐章三十首其二十八皇帝南郊回御楼将索》

    应门有翼,羽卫斯陈。山龙衮冕,律度声身。峨峨奉璋,肃肃九宾。清明在躬,志气如神。

  • 《鹊桥仙》

    吴蚕老後。

  • 《嘉定甲申闰月五日开皇帝升遐》

    唳鹤啼猿怨满怀,烟葵露槿泪盈腮。一钩桂月千林黯,半夜松风万壑哀。不御六龙昌宝祚,遽骖八骏驻瑶台。小卧泉石膏肓了,无任冰肝玉胆摧。

  • 《韩翃舍人即事》

    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绿房。鸟应悲蜀帝,蝉是怨齐王。通内藏珠府,应官解玉坊。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

  • 《赵飞燕》

    苦心膏沐不论赀,富贵人生各有时。直使中流畏仙去,君王何啻似婴儿。

  • 《题崔驸马宅》

    心在林泉身在城,凤凰楼下得闲名。洞中见凿寻仙路,月里犹烧煮药铛。数树异花皆敕赐,并竿修竹自天生。诗人多说离君宅,不得青苔地上行。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