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偶题》

越女收龙眼,蛮儿拾象牙。
长安千万里,走马送谁家。

作者介绍

殷尧藩(780—855),浙江嘉兴人。唐朝诗人。唐元和九年(814)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殷尧藩的文学成就

  著有《忆江南》30首,被白居易赞为“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殷家三十章”。现在这组诗已不存。殷尧藩早年贫困失意,后来为官又做隐士,其诗既有个人遭际的牢骚,也有从军建功立业的企望。其中写羁旅生活较为深切。《全唐诗》存其诗1卷。

作品评述

《偶题》是唐代殷尧藩创作的一首诗词,内容描述了越女收龙眼、蛮儿拾象牙的情景,并带出了长安千万里、走马送谁家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可以为:

越女收龙眼,
蛮儿拾象牙。
长安千万里,
走马送谁家。

诗中的“越女”指的是越国的女子,表示了她们慎重地收集龙眼这种珍贵的果实,而“蛮儿”则指的是边疆地区的少年,他们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拾取象牙这种奇珍异宝。

接着,诗中出现了“长安千万里,走马送谁家”的句子,这是诗人的思索之处。长安是唐朝的都城,远在千万里之外,而走马送谁家,则暗示着长安的繁华和庞大。这句诗意可以理解为诗人感慨时光流转,既有越国与边疆的儿童,又有长安的都市繁荣,而这背后的珍宝和财富又会被送去哪家。

这首诗词中的意境简约而深远,通过对越女、蛮儿、长安的描绘,诗人通过对时间与空间的跨越暗示着诗歌中不同世界之间的联系。同时,通过写实与想象的结合,折射出社会百态和人生变迁的意味。整首诗词篇幅短小,却表达了深沉的诗意。

  • 《题法院》

    胜景门闲对远山,竹深松老半含烟。皓月殿中三度磬,水晶宫里一僧禅。

  • 《子夜歌》

    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

  • 《七律诗赠恩师梁储以表夺魁之志》

    壮心未肯逐樵渔,秦运咸思备扫除;剑贵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 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三策举扬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 《杂曲》

    殿内一处起金房。并胜余人白玉堂。珊瑚挂镜临网户。芙蓉作帐照雕梁。房栊宛转垂翠幕。佳丽逶迤隐珠箔。风前花管扬难留。舞处花钿低不落。阳台通梦太非真。洛浦凌波复不新。曲中唯闻张女调。定有同姓可怜人。但愿私情赐斜领。不愿傍人相比并。妾门逢春自可荣。君面未秋何意冷。

  • 《感二鸟》

    雄雌双好鸟,托栖空树中。有蛇出傍穴,喷毒气如虹。半夜此惊飞,瞥目随西东。有喙不能达,啼云复啸风。回翔隔岁月,老木高童童。眼生众禽噪,虽近未由通。昨朝烟雨晦,并翼向幽丛。鹰鸇尚横集,扬扬意无穷。

  • 《次韵王圜中二首》

    网得金鳞不忍烹,一瓯春菜眼偏明。逢君强赋湖阴曲,顾我方趋日照城。散坐酴醿留客醉,过庭鹎鵊为谁鸣。还朝密迩非轻别,知有蒲轮访姓名。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