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欧阳文忠公挽辞二首》

道济三千子,文高二百年。
朝廷得王佐,经术有师传。
笔削书才就,弥纶志未宣。
平生思颍事,倏忽启新阡。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欧阳文忠公挽辞二首》是苏颂创作的诗词,描绘了欧阳修的政治才能和学术造诣,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追思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第一首:
道济三千子,文高二百年。
朝廷得王佐,经术有师传。
笔削书才就,弥纶志未宣。
平生思颍事,倏忽启新阡。

第二首:
久已著文章,时来更奋然。
德隆非骞笔,功著异鲁连。
光宗麟足下,荣锡士无前。
深仁自有泽,高风岂独全。

诗意和赏析:
这两首诗是苏颂对欧阳修的挽辞,表达了对欧阳修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学术成就的赞美,并对他的离世表示深切的思念和追思。诗中描绘了欧阳修在政治和文学领域的卓越贡献,他的治道使国家得到滋润,他的文学成就长盛不衰。他在朝廷中成为一位重要的辅佐者,他的学术传承自师长,使经学得到广泛传承。他的文笔娴熟,才华横溢,但他的志向和抱负尚未得到充分展示。他在思考自己一生致力于颍水之事的同时,突然离世,使人们悲痛不已,但也启发了新的志士。

这两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欧阳修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人认为欧阳修是当世的政治家和学者兼备的代表,他的才华和学术成就使他成为朝廷的得力助手。诗人称赞他的文才在书写和修剪方面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但他的志向和理想还没有完全实现。他一生思考着颍水之事,突然离世,给人们留下了许多遗憾。然而,他的离去也激励着新一代的志士,继续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

这两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欧阳修的杰出才能和卓越贡献,同时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它们将欧阳修塑造成一个令人敬仰和追思的伟大人物,鼓舞着后人继续追求卓越和为社会作出贡献。

  • 《吴使君》

    玉后案吏去纷纷,舟到三山有几人。西掖文章推得步,早归丹陛演经纶。

  • 《观元祐党籍碑》

    岭外瘴魂多不返,冢中枯骨亦如刑。稍宽末后因奎宿,暂仆中间得彗星。蚤日大程知反覆,莫年小范要调停。书生几点残碑泪,一吊诸贤地下灵。

  • 《喜照密闲实四上人见过》

    紫袍朝士白髯翁,与俗乖疏与道通。官秩三回分洛下,交游一半在僧中。臭帑世界终须出,香火因缘久愿同。斋后将何充供养,西轩泉石北窗风。

  • 《送魏叔华归杭州得行字》

    杜康桥下水如倾,九里罔头路转城。风雨小楼清梦远,山河古道风人行。别怀渐觉伤安古,祖席何曾傲正平。珍重去逢南国友,为言白发老书乐。

  • 《塞翁吟(黄园感事)》

    又海棠开後,楼上倍觉春寒。绿叶润,雨初乾。爱远树团团。当时胜买名花种,那信付与谁看。十载事,土花漫。但青得阑干。悲欢。思人世、真如一梦,留不住、城头日残。看眼底、西湖过了,又还见、赵舞燕歌,抹粉涂丹。凭君更酌,後日重来,直是睛难。

  • 《送人西上》

    贺白词□□□□,□□□□□□先。飞腾海鹘并天马,隔结□□□□□。□□□□□点首,剑神紫气夜冲天。□□□□□□□,□□□□一券传。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