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种松陵二顷田,却来江浦按戈船。
乘风破浪非吾事,暂借僧窗永日眠。
李洪(一一二九~?),字可大(《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一),扬州(今属江苏)人。正民子。宋室南渡后侨寓海盐、湖州。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官监盐官县税。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永嘉监仓。未几,奉召入临安任京职,官终知藤州。有《芸庵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五卷。事见宋陈贵谦《芸庵类稿序》及本集诗文。 李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偶作》是宋代诗人李洪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种松陵二顷田,
却来江浦按戈船。
乘风破浪非吾事,
暂借僧窗永日眠。
诗意:
这首诗以李洪淡泊名利的心态为主题。诗中描绘了作者不务农田、不从事江浦的军事事务,而是借住僧窗,整日安逸地睡眠。通过对自己追求宁静和舒适生活的选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纷扰和功名利禄的冷淡态度,展现了他对自由自在、悠闲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李洪对物质追求和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他选择不务农田,不参与江浦的战事,而是寻找一处僧窗借住,沉浸在安详宁静的生活中。这种态度体现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对自由自在、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乘风破浪非吾事”一句,表达了作者不愿意随波逐流、追逐名利的意愿。他不追求权势和世俗的荣华,而是选择了远离尘嚣的僧窗,过上了自由自在、悠闲的生活。
整首诗以简短的四句表达了作者的生活哲学,深深触动人心。它呈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展示了追求内心平静和自由的人生态度。这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日者今何及,天乎有不平。功高人共嫉,事定我当烹。父老俱呜咽,天王本圣明。不愁唯党祸,携泪向孤城。
个人轻似低飞燕,春来绮陌时相见。堪恨两横波,恼人情绪多。长留青鬓住,莫放红颜去。占取艳阳天,且教伊少年。
仙家有药世无比,能乾水银作银子。老夫却把水晶环,熔作南溪一溪水。闲随稚子作儿嬉,金沙玉砾磊细陂。水从陂上泻涧底,椎碎水晶声满耳。忽然流下片苍苔,一朵碧云影千里。
塔设新严迹半空,山前山后但孙桐。楼台影压浮天浪,钟鼓声随过岸风。定有龙宫在深碧,初疑海市变青红。众医不识人间病,遗籙谁知药石功。
文皇嗜好非声色,偶爱兰亭亦其癖。河南犹恐后来闻,竟使昭陵饿真迹。世閒能悟知几人,墨本珍传意愈勤。有似春云隐明月,光影还到行江分。法曹得此深恨晚,有客携从大梁远。多言南渡罕曾见,大胜薛家蝉翼本。嗟我学书从少年,较计点画分媸妍。老拈撅笔万事懒,忽见锦轴心凄然。
终朝聒得耳神飞,东舍西邻尽贩机。百样攀花无我分,惯将帘作后堂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