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曹谈笑觅封侯,自喜婆娑老此丘。
棋鬭机关嫌狡狯,鹤贪吞啖损风流。
强留客饮浑忘倦,已办官租百不忧。
我识箪瓢真乐处,诗书执礼易春秋。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诗词: 《偶作》
朝代: 宋代
作者: 辛弃疾
儿曹谈笑觅封侯,
自喜婆娑老此丘。
棋鬭机关嫌狡狯,
鹤贪吞啖损风流。
强留客饮浑忘倦,
已办官租百不忧。
我识箪瓢真乐处,
诗书执礼易春秋。
中文译文:
儿曹谈笑中寻找功名,
自我欣慰,老去的时光如此安逸。
与机关对弈,厌恶其狡诈欺瞒,
如鹤贪婪地吞食,减损了风流本色。
强留客人畅饮,忘却疲倦,
已经完成了官职,百事无忧。
我知道简朴的生活是真正的快乐之处,
诗书和执礼是易于理解历史变迁的方式。
诗意和赏析:
辛弃疾的《偶作》是一首表达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的诗词。诗中以儿曹谈笑寻求封侯,表达了对功名地位的追逐,但作者自喜婆娑老此丘,表示他对于功名已经不再执着,而是追求一种宁静和安逸的生活。
诗中出现了棋鬭机关和鹤贪吞啖的意象,用以喻示对于欺诈和虚伪行为的厌恶和反感。作者坚守真实和风流的品质,不愿意迎合世俗的虚伪和权谋。
在最后两句中,作者强调了自己的生活态度。他愿意与客人共饮畅快,忘却疲倦,同时他已经完成了官职,不再忧虑世事。他认为真正的快乐在于简朴的生活,而通过诗书和执礼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变迁。
《偶作》表达了辛弃疾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批判了世俗的虚伪和权谋。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追求和对真实价值的坚持,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古苔矶上立,钓为月明垂。夜半清歌起,无鱼钓得诗。
可是江梅开晚,从教蜡雪来迟。此花清绝胜南枝。搀过春风第一。蘸蜡女工斗巧,涂黄汉额偏宜。□腮相倚并开时。认取东君深意。
十载长安梦未醒,离堂风雨思冥冥。书随洛下舟中犬,身逐台南水上萍。卫国精灵应寂寞,郭家池馆半凋零。寡妻稚子衔哀意,谁作张圆死后铭。
甘寒何必柘为浆,也解逡巡造醴凉。更喜鹤鸣添子和,休因荔进引蕉黄。花如宋玉窥邻女,诗似刘郎问泰娘。只欠西湖双画舫,便疑风景类钱塘。
谁使霓裳逞细腰,随风尽日袂飘飖。飞花却讶春将遍,舞片还惊易销。看熟似同鸥过渚,兴仙刚道鹤冲霄。吟成谁与相酬酢,赖有疏梅伴寂寥。
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