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潮鸥鸟往来频,百十为群立水滨。
多怪朝来无一个,高飞想是避渔人。
华岳(?~一二二一),字子西,号翠微,贵池(今属安徽)人。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韩侂胄当国,岳以武学生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等,下大理狱,监管建宁。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一二一七)復入学登第,爲殿前司官属。十四年,谋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有《翠微南征录》十一卷,其中诗十卷。《宋史》卷四五五有传。 华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旧抄本(简称抄本),并酌采抄本书末所附近人张元济所作校勘记(简称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鸥》是宋代诗人华岳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潮汐间翱翔的鸥鸟,以及它们在水边群集的景象。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鸥》中文译文:
随着潮汐,鸥鸟频繁地来往,
成百上十只在水滨聚集。
奇怪的是,朝阳升起,却没有一只,
高飞的鸥鸟似乎在躲避渔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中的鸥鸟为主题,展现了它们在潮汐中的活动和行为。华岳通过描写鸥鸟随着潮汐来来往往,形成百十只的群集,表现了它们的繁盛和生机。然而,当朝阳升起时,诗人却发现鸥鸟都不见了,似乎它们在高飞时都想避开渔人的捕捞。这种情景给人以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寂寥的感觉。
这首诗通过简短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的一幕,同时也折射出人生的某种境遇。诗人观察到鸥鸟的行为,反映了自然界中的生存规律和对威胁的回避本能。这种回避的行为与人类社会中的某些现象相呼应,似乎在暗示人们也需要适应并回避一些困扰和威胁,以求生存和安全。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鸥鸟和渔人之间的互动,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界中生命的关注和思索。华岳通过对鸥鸟的描绘,以及与人类生活的联系,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人生的思考。
黄雀儿,无食我谷,家中有釜,县里有斛。黄雀儿,尔胡不仁,朝食我谷,暮食我谷,东家无网罗,西舍无粘竿,南村无弓箭,北邻无弹丸,家人为汝辛苦不得闲。黄雀儿,莫欺人,城中小儿利汝肥,捕汝日暮鬻市门。黄雀儿莫饱食,饱食身渐肥,东飞化为蛤。
老子婆娑,那回也上南楼去。素娥有恨隐云屏,元是娇痴故。鸾扇徘徊未许。耿多情、为谁堪诉。使君愁绝,独倚阑干,后期无据。有酒如船,片云扫尽霓裳露。他时与客更携鱼,犹记临皋路余前夜船酒觞客,月明,槐城登楼,余不及赴。月暗,殊败兴。因念南羁北旅。醉乌乌、凭君楚舞。
又见春风湖上花,故人南北已无多。谁能记得同游处,不奈萋萋绿草何。
风竹萧萧密掩门,苔封支径曲通村。野人自有家林趣,那得荣华入梦魂。
白鱼紫蟹早霜前,有酒何须问圣贤。上客远来工缓颊,双鬟为出小垂肩。新传大曲皆精绝,忽发狂言亦可怜。莫怪贫家少还往,自须先办买花钱。
结茅近市压平川,围棘争门想少年。鹿记杨侯歌始举,鹤归丁令化飞仙。诗场曾作推敲手,文会今随出入肩。同甲唱酬殊未已,首篇聊记老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