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城元靖贤相国,喜慕英雄士,赐金缯。
闻斯事,频叹赏,封章归印。
请赎冯燕罪,日边紫泥封诏,阖境赦深刑。
万古三河风义在,青简上、众知名。
河东注,任流水滔滔,水涸名难泯。
至今乐府歌咏。
流入管弦声。
《排遍第七(撷花十八)》是宋代诗人曾布的作品。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羲城元靖贤相国,
喜慕英雄士,赐金缯。
闻斯事,频叹赏,封章归印。
请赎冯燕罪,日边紫泥封诏,阖境赦深刑。
万古三河风义在,青简上、众知名。
河东注,任流水滔滔,水涸名难泯。
至今乐府歌咏。流入管弦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英雄士人的赞赏和对历史名人的敬仰之情。以下是对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中提到了一个名为羲城元靖的贤相国,他受到了诗人的喜爱和尊敬,被赐予了金缯(一种锦缎)。诗人听闻了这件事,频频感叹并推崇,将此事记录在封章之上并归档印证。
接着,诗人提到了一个名为冯燕的罪犯,他请求赎罪。他的请求被封在紫泥封诏中,这份诏书将赦免深重的刑罚扩及整个境内。这表明诗人关注并称赞了宽恕与仁慈的行为,将其赞颂为具有永恒价值的“三河风义”。
诗中还提到了青简,这是古代官员使用的一种蓝色竹简,上面记录了许多知名人物的事迹和功绩。河东注指的是黄河东流的地方,诗人称赞黄河水源源不断地流淌,即使水源枯竭,历史名人的名声也永远不会磨灭。
最后,诗人提到这首诗至今仍然被演唱在乐府之中,通过音乐的形式流传下来,成为管弦乐器的声音,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歌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赞颂贤相、宽恕和历史名人的事迹,表达了诗人对英雄士人的敬仰之情,并抒发了对历史传承和人物记忆的思考。同时,诗人将这些情感和思考通过诗歌的形式传达出来,使得这首诗成为了流传至今的乐府之一。
陵阳乱山中,阴雺日夕发。晴光尚希见,况复求夜月。二年逢中秋,曾不识皎洁。烟云尔何事,常此作蓬勃。才令薄中明,已遣浓处没。群邪利幽暗,左右觉窸窣。清光若蒙蔽,谁为我磨指。庭下倚高株,露华沾鬓发。
少日蜚声竦白袍,暮年策足上青霄。功名略已追前辈,事业真堪托后凋。谏草半焚烟寂寂,琐窗一梦夜寥寥。古塘原上谁行路,只有哀笳引葬箫。
天公水墨自奇绝,瘦竹枯松写残月。梦回疏影在东窗,惊怪霜枝连夜发。生成变坏一弹指,乃知造物初无物。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龙眠居士本诗人,能使龙池飞霹雳。君虽不作丹青手,诗眼亦自工识拔。龙眠胸中有千驷,不独画肉兼画骨。但当与作少陵诗,或自与君拈秃笔。
大江西面小溪斜,入竹穿松似若耶。两岸严风吹玉树,一滩明月晒银砂。因寻野渡逢渔舍,更泊前湾上酒家。去去不知归路远,棹声烟里独呕哑。
无那诗愁着莫人,风颠雨急更昏昏。登临无地可散策,剥啄阿谁来扣门。安得与渠呼玉酒,醉余同看落金盆。斋厨索寞如悬罄,惭愧酸寒遣一尊。
诸公来此欲凭阑,秃树粘云溼不乾。小燕正嫌三月雨,老莺又受一春寒。楼头呼酒尽情饮,江上遇花随意看。莫怨人生有离别,人生到此别离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