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雾看如洗,秋阳望却昏。
光明疑不夜,清莹欲无坤。
扫掠风前坐,留连露下尊。
苦吟应到晓,况有我思存。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陪友人中秋夕赏月》
作者:王安石(宋代)
海雾看如洗,秋阳望却昏。
光明疑不夜,清莹欲无坤。
扫掠风前坐,留连露下尊。
苦吟应到晓,况有我思存。
中文译文:
海雾如洗,朦胧的秋阳渐渐昏暗。
明亮的光辉仿佛不曾消逝,晶莹的月光似乎没有边际。
坐在风前,凉风拂过,我停留在露珠滴落的酒杯旁。
我辛苦地吟咏,直到黎明,因为我有思念之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王安石与友人共同欣赏中秋赏月的情景。诗人用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海上的雾气弥漫,使得秋阳黯然失色,月光仿佛没有边界般清澈明亮。通过这种景象的描绘,诗人抒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诗中的“海雾看如洗”一句,以形容词“如洗”来表达清新的意境,给人以清爽宜人的感受。接着,“秋阳望却昏”这句描述了秋阳在海雾的映衬下变得黯淡无光,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光明疑不夜,清莹欲无坤”,通过运用反问句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光明的耀眼让人怀疑是否已经到了夜晚,而清澈明亮的月光似乎没有边际,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诗的下半部分,“扫掠风前坐,留连露下尊。苦吟应到晓,况有我思存”,诗人坐在风前,凉风拂过,他停留在露珠滴落的酒杯旁。他辛苦地吟咏,直到黎明,因为他心中怀有思念之情。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意境深远的描写,展示了王安石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
江秋北风多,归帆未应驶。天寒雁南向,家书空满纸。契阔幸安平,婚嫁须缨珥。交游何为者,空复念君至。
蝉韵极清切,始闻何处悲。人含不平意,景值欲秋时。此岁方晼晚,谁家无别离。君言催我老,已是去年诗。
谁将冰蜜共囊封,结实只园颗颗同。蔽芾舍傍思召伯,周流林下赋扬雄。花经春月千层白,颊傅秋霜一抹红。江橘空甘得奴号,果中清品合称公。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从来吴蜀势相亲,制阃今勤侍帝臣。可但覆瓯称直道,暂烦分陕济斯民。剑关日下山河重,井络天开号令新。圣主遂宽西顾念,遨头正及锦江春。
雨过花开一郡忙,紫微山影照湖光。东风不费舟船力,暖日能添罗绮香。已拚今朝须尽醉,预愁明日又辞乡。饱闻冯翊无花草,唯有城头至乐堂。